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社会转轨视野下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功能 浏览:3012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9/07/16 【字号

民进蚌埠市委      刘 贤 礼
 
     提要  当前我国社会转轨条件下,民主政党的民主监督功能日益重要。一方面是提高规范化、程序化程度,建设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要在运行机制方面,建立规范的运行程序,提供专门的监督平台,以及对监督行为本身的监督和评估。将民主监督的着力点放在督促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上,提高监督层次。
 
     关键词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社会转轨,社会和谐
 
    一、社会转轨条件下参政党进行民主监督的必要性
所谓社会转轨,通常是指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也可以包括从计划(命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性变革,即国家和市场以外大范围的社会机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社会转轨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治组织和协调功能以及社会整合功能。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间、各个民族间、各个阶层间的差别极大,各个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相互关系非常复杂,因此,不同人群的思想认识也就千差万别。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竞相暴露,各种具体利益冲突相继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社会和谐,就需要进行有序、有效的政治组织和协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政治组织和协调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政治组织和协调,还要进行社会整合。“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在于一个能够同化   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兴社会势力的政党制度”,“这种制度将使社会长治久安”,我国政党制度在社会整合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各民主党派之间由于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而共同具有和谐协商的积极因素。代表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与代表着一些特殊阶层群体、特殊利益的参政党在政治、经济等诉求不一致的时候,相互之间进行平等坦诚的和谐交流协商,使得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表达自己诉求的组织和渠道,并且这种诉求表达能够有序合法地进行,进而化解各种矛盾,避免因各种体制外的诉求无序表达和强制性表达出现而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根植于现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行政党执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枢纽点,而政党之间的有效监督则是保证枢纽能够正常启动的装置。多个政党参政是当代世界的普通现象。正如蔡斯耐德所说:“政党创造了现代民主。而没有政党现代民主是无法想象的。”在各国不同的政党制度中,党际监督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差异,监督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党际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逻辑必然,也是社会能够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其次,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运用公权力过程中,一旦失去监督,也会发生决策失误、权力“寻租”、  滥用职权等等变异现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具有特殊地位。“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的力量,也是领导的力量,作为执政的力量,是政治制度的实际操作者,作为领导的力量,可以不依赖政治制度,即国家制度,而拥有实际的政治力量。”中国政权分配和权力运作的主要特点是党政权力并存,而且党处在国家权力的核心地位。同时,相比竞争性的政党体制,长期执政的政党自我革新的机制由于缺少有效的制衡而相对弱化,因此,民主党派的政治监督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民主党派的监督权来自于人民主权。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人民控制政府之手的延伸。在我们合作型政党体制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作为共产党的诤友对共产党提出批评和建议,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共产党执好政,帮助共产党协调好各种关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同时,民主党派通过对共产党的监督,不但体现了作为现代政党应有的价值,而且也充分体现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在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社会转型期的政党建设也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各民主党派的大力帮助。当前民主监督仍是参政党履行职能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二、社会转轨条件下要充分开发决策监督的功能
    在现阶段,民主监督主要是指民主党派对共产党权力的运作过程的监督,重点在于决策监督。要努力促使执政党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把脉诊断,及时发现并指出潜在的风险,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损失。执政党是通过三种行为来领导政权的:一是就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方针、重大政策向国家政权机关(尤其是国家权力机关)提出重大决策建议;二是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三是在国家政权机关内的中共党员依照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工作。民主党派的政党监督应当紧紧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着重监督执政党领导政权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建议是否正确;所推荐的重要干部人选是否恰当;从政党员是否依法廉洁奉公。当然,对于这种政党层次的监督不像西方在野党或反对党那样为了攻击与推倒执政党,谋取自己的上台,各民主党派而是作为参政党,作为中共的友党开展党际监督,如同诤友之间的批评或提醒那样,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防止失误,最终在于更有效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民主党派的决策监督功能,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做工作:
    1、增强法制观念。我国正在走上民主与法制的轨道。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就是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提出意见和建议。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有时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定,有时要提出制定新法律法规或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定的建议,因此,必须熟悉法律法规,清楚法理和法律程序,一切行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只有以熟悉政策法规做基础,才能协商上档次,监督上水平,议政议到点子上。
     2、增强政策水平,包括理解政策的水平、把握政策的能力和执行政策的能力。要熟知、理解共产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吃透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能以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去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不断开创参政党工作的新局面,使其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参政党要在新阶段新任务目标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就必须增强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而团结奋斗。各民主党派成员要敢于进行制度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
     4、增强决策能力,就是能够正确认识决策的作用,熟悉决策的程序和原则,掌握决策的方法和要领,善于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并付诸实施来保证参政党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决策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提出决策目标要精于预见,决策准备要精于综合,决策讨论要精于集中。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听取群众的意见,实事求是,依法进行决策。
     三、社会转轨条件下民主监督路径的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畅通知情、沟通、反馈等渠道,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特别是要主动在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的制度上多做努力,使民主监督机制更加规范、成效更加显著。” 当前,进一步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职能,除了在思想意识方面,加强监督者自身监督动力、增强信心、主观上增强主动性以外,更加重要的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在实践中增强民主监督的权威性,要使柔性的民主监督具有刚性的操作权威,有效地解决监督权利对权力监督的困难,在确立规范的制度,可操作的、必须遵循的程序之外,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路径选择还应当在“主动”上下工夫。
     一方面是提高规范化、程序化程度,建设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没有合理的政党制度安排,就没有良性的政党互动,也无法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没有制度化程度较高的政党制度,政党在互动中就会出现障碍,在晴朗的党际关系天空中也会飘来几朵“人治”的阴霾。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的价值取向在于巩固和强化政治合法性和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层面上,这需要制度来保证。从设计目标分析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本质上要使政治权力合法地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使政权具有合法性。党际关系和谐的实质也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实现政权在手和人心在握的有机统一。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考量党际关系和谐,更能凸现制度建设的意义。从制度上保证政治程序不出现虚化现象。现代政治程序是一种规则权力主体行为的角色分配体系,对政治权力运行的过程、方式和边界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和安排,使得权力能够自觉地沿着既定的轨道合理而有序地运转。由于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一些方面和一些环节,还没有形成配套的、完备的制度规范,有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造成了政治程序的虚化。政治程序的虚化,不但造成了执政党的某些领导者独断专制,也降低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政治合法性资源。
     另一方面,要在运行机制方面,建立规范的运行程序,提供专门的监督平台,以及对监督行为本身的监督和评估等。有学者在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在民主党派的各种能力中,“监督执政党和政府的能力”是最差的。要改善民主监督效果,提高参政党的民主监督能力,对参政党自身而言,除了要具备敢于监督、敢于当诤友的勇气外,更要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发挥民主党派监督的组织化优势,做到善于监督、善于当诤友;对执政党而言,则必须从制度建设层面上对民主监督的性质、对象、内容、任务、目标、原则、形式、渠道、方法、程序、反馈、保障等进行规范化,用制度、程序以及相关机制来保证民主监督,这才是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能力的根本所在。
      监督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督促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上。过去我们的监督常常将关注的层面放在事务监督上。民主党派要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在督促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上,放在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面。公共权力向私人利益倾斜将会造成社会关系的紧张,造成党的威信下降。因此,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今后着力点要放在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层面上,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提供保障力量。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林尚立.集权与分权[J].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
3、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7.
4、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课题组.苏共民主化改革失败的教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1).
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6、石作斌.略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文明[J].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4,(4).
 
注释:
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P388
2、王冠华,刘为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