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论高素质参政党的建设 浏览:3162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9/07/16 【字号

程 靖
(华东经济管理编辑部  安徽 合肥 230059)
      [摘要]文章对我国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问题作了剖析,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面临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参政党发挥作用的难度提高,有些民主党派成员由于缺乏应有的政治素养及鲜明的党派意识,政治经验和政治阅历不足,使参政党发挥参政作用的能力受到制约。文章对高素质参政党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素质;参政党;建设
 
     一、引 言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和谐状态中,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利益共同体,有着一致的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1](徐成芳,于海会,徐晓东,2005),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同样重要。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强调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要选用更多党外干部任领导职务,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等。由于中国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及其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可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2](李志平,2007,6),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化建设,同时民主党派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争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成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期参政党面临的问题
     1. 民主党派“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面临挑战
     中国参政党的基本特性是政治目标的趋同性、治国理政的参与性和成员构成的精英性(李志平,2007,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各民主党派以智力优势参政议政,并发挥巨大作用。但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了领导干部知识化、年轻化建设,许多高学历、高智能的人才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层,使党政决策的科学含量和知识含量不断提高。民主党派难以提出更高质量、更有建树的建议,许多参政选题缺乏前瞻性、对策意见缺乏预见性,使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受到严峻挑战。
      2.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增加了参政党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难度
      过去由于信息交流的技术手段不发达,信息传达需要经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层层过程,而当今的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革时期,出现许多新观点、新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不同观点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布,打破了传统党际信息扩散的限制,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布使党群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和快速,执政党和百姓之间建立了新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不同利益团体拥有了的更多的话语权,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各种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增多并升级,人们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增加。这些变化对参政党也是新的挑战,也驱使参政党要不断去适应这种变化进而不断创新,以适应民众新的需求,获得自身的发展。
此外,国际国内形势的快速变化也加大了人们认识和把握发展态势的难度,西方价值观念(比如现在宣扬的普世价值)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和扩散,要全面深刻地领会其蕴意,需要相当的政治素养、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
      3.某些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经验和政治阅历不足,使参政党发挥参政作用的能力受到制约
      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影响下,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各参政党代表的利益主体逐步多元化,参政党也非常重视参政资源的整合,重视扩大参政党的社会基础。但是在使参政党组织日益民主、开放和群众化的同时,由于新的成员缺乏相应的政治经验,也使参政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参政作用受到很大制约。
      三、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参政党
     1.学习的必要性。民主党派是智力密集型的政党,许多成员是各专业技术上的精英,作为民主党派成员,除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更应当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党责任意识,凡是民主党派新成员,加入后都应接受短期培训。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规范成员的思想观念,可使党派成员提高理论素养,统一思想,在政治上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组织上听从党派的要求和决定,从而增强凝聚力,为参政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党派成员思想品德修养,加强人格的锤炼,塑造党派成员良好的个人品格、团结的精神、民主的作风、宽阔的胸怀、朴实的形象、热情的性格,提高民主党派成员整体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党派干部整体素质,使“无形资产”不断增值、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
     2.学习的内容
     首先要学习历史,通过历史了解现实和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学习党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政党史、中国社会近代史等。
      第二要学习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代民主思想、研究参政党的相关理论和中共十七大精神。
      第三学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和程序。
      总之,通过学习,使党派成员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参政党机关的建设,构建“服务型”机关
      参政党机关应当树立服务型思想,成为“仆人式领导”。首先要加强资源整合能力,盘活成员资源,发挥成员优势, 有效地整合党派群体内部的各方优势, 使之更优化, 使之成为能够支配和把握的政治资本或战略资源。克服党派成员专兼职结合、专业结构不同、社会经历有异的不足,认同性格差异、分工差异、认知差异、素质差异和利益差异,创新工作方法,磨合不同成员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 吸收一些从事思考、学习和研究的人员参与党的生活,克服青年人的政治冷淡主义倾向,积极吸引青年知识分子进入党派系统,因为“一个没有青年人的政党,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政党”,也是缺乏活力的参政党。
其次要发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的工作作风,创新党派成员活动方式,提高普通党派成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把党务活动融于社交活动,增强党务活动的娱乐性。
      第三,在党派成员多元化的同时,要突出界别特色,通过引导或规制的方法,将党派的主体与元素逐渐形成共同的、自然的、和谐的价值观,设计出一套能整合和凝聚不同社会集团的思想文化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构建不同的参政党党派文化。
      第四,提升党内民主,保障和维护普通党员的基本权利,及时向党派成员通告党派大事,提高党派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同党派成员的接触和交流,关心党派成员,考虑每个成员的诉求,提高普通党员的责任心和激发他们对党内事务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第五,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的交流和互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网强国论坛,向我们释放了一个信息,就是执政党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参政党是否可以采取跟随策略,构建参政议政信息网,广泛征集社情民意,以便更均衡和更真实地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可以通过QQ交谈,赠送Q币的方式,激发网民的参政热情,从而遴选参政议政的信息,使参政议政的选题更加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从新的角度(文化、精神、环境、技术等)介入社会问题, 提出论点恰当、论据充分、措施可行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同高校相关学科加强联系,充分利用院校的学科优势和智力集成,使参政议政选题更具有理论深度。
     (三)重视新社会阶层的崛起, 吸纳各种新生的社会力量,有效地扩大政治参与
     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社会力量,新的社会力量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来表达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民主党派在吸纳新的社会力量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拓宽参与渠道,缓解参与危机,促进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扩大政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资源[3](杨爱珍,顾文浩,2008)。
     (四)建立和健全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
      从思想上、战略上高度重视党外干部培养工作。多党合作的途径是通过各党派代表性人物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的。 选拔民主党派干部要综合衡量其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要加大参政党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提拔年轻的新生代干部,并赋予重任。优化参政党后备干部选拔机制,严格民主推荐制度,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群众推荐和班子推荐等形式,将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并形成后备干部梯队。
从制度上健全参政党激励机制。使党派成员的表彰、奖励同成员在单位的晋级、晋升挂钩,建立科以上民主党派干部人才库,通过党派的培训、培养,输入到各单位的执政团队,使加入民主党派成为个人成长的助推力,而不是使个人成长空间受到局限,从而增强党派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    结 论
      在中国政党制度格局中,执政的共产党努力提高执政水平,积极回应社会环境的挑战,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并要在政党制度的框架内优化政党互动模式,在执政党强调提高领导水平之时,参政党相对更需要提高参政能力,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因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政党互动模式的完善,取决于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也取决于民主党派的合作能力和参政能力。而政治素质过硬是高素质参政党的第一要素,参政党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政治民主化、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根据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来不断调整自己,探索政党生存与发展中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下,共产党建设和民主党派建设通过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政治才会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民主党派要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的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新时期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与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成芳,于海会,徐晓东.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2] 李志平.试论中国参政党的基本特性及其主要作用[J].学习与探索,2007,6.
[3] 杨爱珍,顾文浩. 当代中国政党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选举与治理,2008,8
[4] 童启富. 参政党和执政党之间应保持适度的张力[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