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和而不同”思想在处理和协调五大关系中的作用 浏览:3756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9/07/15 【字号

杨贺庆
     一 新形势,新任务下对传统的延承
    三十年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艰苦实践,中国的发展成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人类社会一个伟大的奇迹,生产力和GDP增长高速,持续,稳定地前进,国家综合实力显著上升,民生不断扎实,健全。与之相一致,政治民主在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同样以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步伐前进,创造了既切合本国当下国情,又体现历史的一贯性,既立足于本国智慧,有契合国际发展趋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这不仅是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理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这场民族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执政党的领导身份,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领各参政党,携手并肩,戮力同心,奋力崛起于千变万化的国际背景下,逐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并且致力建设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但又是中华民族千年企盼的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民族复兴与和谐社会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上下为之奋斗的理想,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调动一切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和谐,必需进一步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各参政党,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是各参政党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组成更有力量的统一战线,履行职责,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即将实现的梦想贡献微薄之力。为此,统一战线为民族复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最主要的是把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这五大关系是统一战线当前面临的现实任务和工作着力点,也是一个需要用创新思维和历史眼光解决的课题。
     本文即在民族复兴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具体探讨如何处理和协调五大关系,论文的中心是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寻找与之有同一趋向的政治智慧,并用创新的思维为新的现实问题服务。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理论探究,原因有二。
      一是民族复兴实际是对自身民族价值的认同,这一认同包括对民族的历史,传统,思想和智慧的认同,民族复兴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并且吸取了其中仍具生命力的某些元素。抛弃或者认识不到这些先天的因素和经验,民族复兴将成为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不可实现。
     二是中国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上没有模式可以照抄,必须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断用教训得到的一条真理,是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他的民族发展道路对之只有借鉴和参考的意义,绝不是实践的坐标。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自我的基础上实现的民族更新,既是民族传统的一次巨大变革,同时也是传统在新的时代面前获得新鲜的血液和精神,是历史的持续性的发展。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基于上两种原因。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社会发展和理想政治以儒家的学说最具价值,并且历   经了两千年实践的演变,在当代中国其中某些思想仍不失价值所在。如果以创新思维和历史眼光探讨,不仅可以洞察古老政治思想的内涵,而且还可使当下的政治理论更丰富和政治实践更稳健。本文拟取“和而不同”的思想来论述其在统一战线中的五大关系的作用,为新时期更好的处理和协调五大关系作一定的探讨和思索。
 
     二 略论“和而不同”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为
     在中国漫长的君主专制发展过程中,其中既有国富民强的全盛时期,也不乏国家积弱,民生凋蔽的动乱年代,但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自孔子以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政统和国体持续的保障,并在之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价值的社会,政治,道德文化。这是中华民族迄今仍未分裂和演变的文明基因,其形成的民族认同,社会理想,道德风尚在今天仍见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全球其他社会进程相异,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故在当今时代的变革之下,深刻地考虑这一现象和历史规律,将有着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最初的表达在五经,其中以《论语》集大成和最具实践意义,虽然历史的发展是儒家思想不断演化和更新,但如孔子所论“一以贯之”,在核心上仍未脱基本教义,这不仅说明了中华民族重实践创新的“与时俱进”精神,也说明了儒家思想的普适价值。
     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儒家的一个根本思想是“和而不同”,语出《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意义在于论说人际关系中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价值取舍和趋同。儒家认可的是君子的“和而不同”,首先肯定在个体的价值上,由多方面原因会出现价值相异或相背的事实,但在一个更大范围和更高的领域,君子可以互相保留其个体的价值观,而最终在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和”的境界。从孔子的原意上可看出,君子之间处理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更强调“和”的一面,下句所批判的“小人同而不和”就可以看出。
     “和”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多有论述,是儒家对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准,其中含有恰当,和睦,和谐的含义,中国的历史演进中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要求总是与之相关。所以在较西方更长的君主专制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内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更加注重内部的融合与团结,既不泯灭个体的价值,又在一个共同的价值上引导个体趋向合一,从而走上了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发展道路,创造了最具生命力的民族文明,并且在外来的压迫和冲击下,这种文明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这一点上,支撑民族和文明的儒家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对“和而不同”思想的认可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思想总有其先天的时代局限性,但局限性并不是抛弃和无视某一思想 的理由,创新才是推动传统思想进一步演进的正确道路,儒家另一经典《大学》对此曾记载孔子对思想与时代的关系: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可见任一思想不可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做到“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才能重新获得社会功用和不被淘汰。
     在近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由领土沦陷到国家独立,民族涣散到民族团结,经济崩溃到经济振兴,在政治,文明,国力诸多方面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三十年里,中国以无可否认地确立了自己的全球大国地位,这最根本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所致,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无论是在政治发展还是在民生进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能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规律。
现在正处于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中国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这种复兴,不是中国以往历史朝代的全盛时期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其他文明发展的照抄,而是一次前无古人,近无样板的民族发展实践。在这一实践中,不仅包含经济文明的复兴,也包含政治文明,思想文明的复兴,是一次全方位的,全局意义上的复兴,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能最终成功的。其中政治文明的复兴尤为重要,他是在民族经济和民族思想作用的关键一环,是必须得到保证的。
      在近期的历史进程和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三十年里,中国的政治文明经过不断地摸索,反思,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形态,历史证明其合乎中国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荣,为世界创造了一个生动的政治文明价值体系。在中国的政治文明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其中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模式,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很独特的历史作用。在当下的民族复兴大业中,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受中共中央委托,十二日在北京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此间通报会上,刘延东表示,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最主要的是把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作为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
      这是爱国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促进民族复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下各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和工作重点。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五大关系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领域。在这新的历史任务里,仍然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以照行不误,只有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准确判断新的形势,新的矛盾,新的背景下以创新的精神加以解决,实践和找出规律。在这种新的实践过程中,特别要善于从历史经验中寻求解决之道,这历史经验不仅包括以往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思想,也包括中国历史上独具智慧的某些思想,其中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就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以下拟就“和而不同”与五大关系逐一进行探讨,找出其中的契合点,并说明在处理五大关系的工作中,“和而不同”思想不仅具有借鉴意义,在某些工作领域还具有指导意义。
 
     三  分述五大关系中“和而不同”的思想
     政党关系
     政党关系是五大关系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关系,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党派之间的合作共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我国,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主要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这关系着我们能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党关系,抓住“一个根本”,把握“一个关键”。“一个根本”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个根本,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一个关键”就是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
      这是在新的时期的政党关系的新的形式,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在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中,不能以西方政治模式为标准,而要在立足于国情和历史的基础上,让爱国统一战线能进一步发展,统一战线是一定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派别之间为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这就使得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致力于民族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下,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起,是这一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在这一点上,全体上上下下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这也就是处理政党关系时“和”的基础。在处理政党关系时,必须要保证这个基础,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地,高效地开展,因为各民主党派立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方针,纲领相呼应。统一战线不是各种力量的简单组合,它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更要具有发挥领导作用的政治核心力量,无产阶级就是统一战线中得领导者。所以处理政党关系工作中,各民主党派必须自觉地接受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和”为出发点和归宿,才能更好地履行使命。
      民主党派的主要工作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为国家建设献言献策,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群众工作,民主党派成员包括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社会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力量。民主党派履行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独特的监督力量,是不可缺少的政治形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力量,民主党派履行的参政议政,应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深入调查研究,对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而又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和而不同”地开展工作,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个过程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民族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不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当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仅有着许多共同的风俗和价值认同,也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习惯与思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关系着国家的根本安全利益。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和拥护者,对民族工作有着自己的责任,在处理民族关系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要看到民族的发展不一致的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四个切实”,即:切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切实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民主党派在实践和完善“四个切实”中,应不断借鉴和发扬我国历史上民族共同发展的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各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这一点上,民族关系“和”是根本,是保障,没有“和”,一切建设将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由56个民族组成的13亿人民团结和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同时,只有社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中华民族才能使每一组成民族得到更大,更好地发展。
     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受地理,文化,宗教的影响,各民族的发展形态不一致,由此形成了许多局部的利益,处理这些民族关系,要从客观上正视各民族的不同点,理解各民族的不同实际,不能片面地要求一致,更不能将具体的民族问题简单化,矛盾化,应该提倡各民族保持自身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特色和优点,繁荣和谐地发展下去。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为达到其遏制中国、搞乱中国、分裂中国的政治图谋,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给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此,民主党派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下,充分考虑每一民族的利益,每一民族的特点,做到“和而不同”,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思想方法。
 
      宗教关系
      在人类长期的发展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宗教,这是人类社会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宗教的历史作用,一方面成为剥削阶级实现自身统治的一种手段,麻痹人民,压制进步,禁锢思想,一方面也使人们在一定的,虚幻的范围内得到某些暂时的寄托,是社会安定,人心凝聚的力量之一。宗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马克思对宗教存在长期性的基本判断是,宗教最终走向消亡,可能比阶级和国家还要久远。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现阶段,既有长期存在于本土的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也有随帝主义侵略时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信教群众绝对数量很大,基于此,要处理好宗教关系,主要是做好四项工作,即: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社会的发展中,宗教往往起到消极的作用,表现为信教群众对社会发展不能保持一体,而且各宗教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又或多或少的一些矛盾,在一些国际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指使与蛊惑下,产生民族分裂,社会动荡等危害国家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妥善地处理宗教关系,认识到广大的信教群众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国家利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上积极引导宗教力量,在最大限度内与之“和”,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各民主党派要认识到宗教问题有着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积极和消极的错综复杂的特点,在处理宗教关系时以团结作为工作的目标,即做到“和”,只有在团结,和睦,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处理宗教关系中出现的种种不同的东西,而且将各种不同的方面发挥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扬我们在宗教政策上的正确主张,进一步为全体人民的幸福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这是新的时期下,各民主党派在处理宗教关系可以借鉴的历史智慧,把握了这个“和”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的团结起来,就可以就宗教力量与国家的关系,信教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宗教之间的关系出现的矛盾进行和谐的处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阶层关系
      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多样性特征更加突出,各种差异明显扩大,有工农、城乡和地区的差别,有党派、民族、宗教的差别,又有新出现的建设者与劳动者、爱国者的差别,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的细化,收入差别的改变,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各种新的阶层,所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是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复兴上与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方面由于生产中地位,形式,劳动报酬获取的方式不同,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在五大关系中最新的关系,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越来越重要。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下,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既要看到不同阶层之间在现实中的不同点,一方面,当前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可以共同和谐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社会和谐,也必须正视各阶级阶层之间如工人和农民、私营企业主和被雇佣者之间差别和矛盾的存在,又要做到“和而不同”,其中关键是做到不同阶层之间“和”,要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于我国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也是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才能得到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
     做好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真贯彻党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 “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二是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培育一支代表人士队伍;三是不断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三个方面上,一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二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积极作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统一战线作为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进一步重视和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要认真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科学发展观,研究科学发展观,宣传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来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社会性的显著特征,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凝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聪明才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献计出力,从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把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工作思路,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开创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海内外同胞关系
     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不仅表现在每一次外忧内患的困难时期,也表现在国家独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不仅表现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体的内部,也表现在扎根于世界各地的以龙的传人为身份的各个炎黄子孙心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需要和平安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而海内外同胞由于自身的现实,能够为祖国的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将来的发展中,历史更加证明这一点。
     邓小平在建国初期主持中共中央中西南局工作时,就以一个政治家的深邃战略眼光来看待统一战线问题。他指出:统战工作包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中立一切可能中立的人,分化敌人营垒中一切可能分化的人。”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统战工作有其策略性,就是要广泛地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社会各阶层人民。”正是从这种高度的战略性出发,邓小平深刻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全党都要重视做统战工作。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
    处理海内外同胞关系也是各民主党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这是统一战线需要协调和处理的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具体说,主要是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好与港澳同胞的关系,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的方针,特别是把握香港政治发展的主动权,帮助香港政府改善施政环境,壮大爱国爱港力量;正确处理好与台湾同胞的关系,基本方针就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四个决不能”,积极发展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坚持反对和扼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正确处理与海处华侨和华人的关系,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发挥侨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这是对各民主党派处理海内外同胞关系总的方针,纵观全局,可以用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来做借鉴,在民族复兴,祖国繁荣上海内外同胞与祖国人民的心是一致的,这是全体炎黄子孙最大的“和”,在这个“和”的基础上,各民主党派要善于尊重,善于团结,善于礼让,正视海内外同胞在某些利益上的“不同”,积极引导,对加强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后,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个大有作为”的重要论述,扎实抓好侨务工作;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台工作“四点意见”,切实增强做好对台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实现“请进来”层次不断提高、“走出去”广度不断拓宽、引资引智活力不断增强、联系方式不断创新,确保港澳台侨及海外统战工作活力不断增强,推动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更加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社与和平统一大业。
 
四 总结:统一战线对“和而不同”的创新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是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把这五大关系处理好了,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宗教制度的优势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各阶层和广大海外侨胞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统一战线是由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组成的广泛联盟。在统一战线内部,既有在共同利益和要求上的联合,又有因各自不同利益和要求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又联合又斗争,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原则。
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三个代表”巨大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优良作风,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智慧的集中体现,“和而不同”的儒家哲学可以为今后的统战工作进一步增添新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而不同”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
     统一战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实践。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可以说,没有统一战线的团结就没有全社会的团结,没有统一战线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团结,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重大作用;必须不断加强同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团结,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必须不断搞好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各方面爱国力量的团结,共同为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而奋斗。这就是“和而不同”中的“和”的本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实现我国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达到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其最大特点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清醒地认识到“和而不同”中的“不同”的存在,能够通过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的方式,为在全社会形成谅解宽容、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安庆民进会员,安庆市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