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文化体制改革中应处理好文化产业市场化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浏览:2559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9/07/15 【字号

安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好比硬件,文化建设好比软件,硬件与软件和谐运行,社会才能和谐。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文化产业市场化及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文化的作用是由其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的。改革开放前,我们比较注重文化的政治属性而忽视其经济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深化对文化经济属性的认识。一般说来,除了公益性文化,文化的生产和经营主要应以市场为主,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体现经济效益,实现产品的价值补偿。因此,文化产业与市场挂钩,就要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效益评价等方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实际上,文化产业市场化不等于文化市场化。文化的内涵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有的方面可以市场化,有的方面必须市场化,有的方面就不能市场化,市场经济的伟大不能延伸到精神领域,不能延伸到政治领域,不能延伸到社会领域。如官位,它不是商品,决不能进入市场;学位也是令人憧憬的好东西,但它也决不是商品,决不能进入市场。有的方面则不能完全市场化。文化产业市场化则是另一个概念。有些文化能形成产业,如旅游文化、豆腐文化、坚果文化、服装文化等,有些则形不成产业。能够形成产业的文化才是文化产业,才谈得上文化产业市场化问题。
    文化产业市场化是指经营和运营方式,它要求文化产业进入市场领域,遵循市场规律。但文化的内容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就不能简单地由市场来定夺。文化精神产品应该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融知识性、娱乐性与思想性为一体。那些颓废、封建迷信、低级没落的东西,绝不能靠市场选择取舍,而要宏观调控,做到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而不是把文化经营市场化与文化内容市场化相混同。与意识形态相关的文化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资本来支持和推动,这就涉及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这里引出一个问题: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否都以资本的投入为前提?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否成正比关系?大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是,我们对此又不能加以绝对地理解,应该有所区分:
    首先,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资本投入、与经济发展呈正比关系。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法与现代相比,但却出现了后无来者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其次,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高等学校的入学率较低,基础教育还没有达到全面覆盖。
    第三,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有文化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最终成为市场经济的引领。这种情况表现在某些新兴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文化事业的发展曾相对滞后。近些年来,一些沿海城市、新兴城市注重文化建设,把文化的发展放到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使文化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均衡协调地推进。从历史上看,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后来,南方文化又超过北方,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唐宋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落后于长江流域。
    最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于外来文化就存在一个冲突、吸收、融合的过程。水有源,树有根,民族文化是民众的根。如“韩剧”在中国大地的流行,其本质就是民众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奉行和追忆。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们应当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来共同发展。文化对经济具有拉动和引领作用,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层次。文化产业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较高产业关联度的新兴产业,是联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作者为民进合肥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