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豆腐文化的辉煌 淮南人为之骄傲 浏览:3224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9/07/15 【字号

吴智文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相信,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竟然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不错,中国的豆腐,不管是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这个白白嫩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价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个“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头一个问题就是豆腐的发源地。中国是确信无疑的豆腐之乡,它的老家就在安徽淮南一带。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自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末自注:“世传豆腐为淮南王术。”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来之术,不惜重金广召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由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全为一片芳香有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
    自刘安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的广大村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2000多年过去了,八公山地区虽然已经成为名重全国的淮南煤城的一部分,但豆腐制作技艺仍在这里世代相传。于是,地下一片乌黑,地上一片洁白,一面是坚硬刚强的乌金,一面是美如凝脂的豆腐;一则以阴,一则以阳,一则以刚,一则以柔,又构成新的淮南文化的物质底蕴。每当晨起,八公山下薄薄朝雾间,但见家家户户悄然启门,一个个挑着豆腐担子的身影沿着弯弯的山路,走向矿区的大街小巷,一辆辆轰然作响的摩托车满载着各色豆制品,集于繁华闹市的各菜场,换来万千顾客的欢欣笑容,挣得豆腐人家的幸福生活。与数百家经营豆腐的个体专业户交相辉映,集体所有的八公山豆制品厂已经开始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推进各种精美的小包装系列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有豆腐自然会有豆腐菜。八公山人家,甭说一般家庭主妇,就是十四五岁的娃娃也能做出几样风味各异的豆腐菜,比如什么香椿拌豆腐、豆腐鸡蛋、辣酱拌豆腐、炒豆腐等等。改革开放以后,八公山街头的“豆腐馆”比比皆是,远近闻名。他们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熘……扒丝、雕刻各显身手,不仅引得本地人常来过把瘾,合肥、蚌埠等相邻诸县的人们隔三岔五光顾“豆腐宴”,就连德国、英国、日本、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并可也常常云集于八公山下,品尝“寿桃豆腐”、“琵琶豆腐”、“葡萄豆腐”、“金钱豆腐”等四百余款造型逼真、色彩纷呈、鲜美异常、风味独具的豆腐菜。
    豆腐文化也逐渐在整个神州大地弘扬。南北朝梁代建康(今南京)人诸葛颖曾经著《淮南王食经》130卷,毗邻淮南的江苏显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受到豆腐文化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江苏特纳还是把豆腐、面筋、菌蕈、笋芽列为蔬菜四大金刚。
    宋明以后,豆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名士也走进传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元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间,曾亲自自己动手制作东坡豆腐。南宋诗人陆游也在自编的《渭南文集》中记载了豆腐菜的烹调。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关于康熙皇帝与豆腐的一段记载。时至康熙南巡苏州,皇帝所赐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颇具人情味、乡土气的豆腐菜。
    随着豆腐文化的传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断发展和丰富豆腐菜。流传至今的有四川东部的“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壮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道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香、嫩、烫五种特点;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屯西“梅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烧大肠”等等。当豆腐菜走向更遥远的边疆时,独特风味就更丰富。比如吉林盛行“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味香浓;又如“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润肠,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甜爽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香嫩麻辣,腊香扑鼻。而“冰糖螺豆腐”,则以滋阴降火。治疗神经衰弱民间风味补品……
    就这样,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问世于淮南八公山的豆腐终于传遍神州大地,并逐渐形成了中国豆腐的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是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这八类制品中,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广西桂林的白腐乳,浙江绍兴的腐乳,黑龙江克东腐乳,广东的三边腐乳,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汉的臭干子等,均已成为名驰中外豆腐精品。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
    说起这段历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鉴真。天宝12年(公元753年),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豆腐的制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豆腐干黄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而且许多豆腐菜谱直接叫做“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团鱼豆腐”等等。
    如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与自己的智慧与习俗丰富了豆腐文化。比如东邻日本以天然色素为原料,生产出红、蓝、绿七彩豆腐;朝鲜人民根据本地资源,制作风味各异的豆腐汤:豆酱豆腐汤、蛤蜊豆腐汤、明太鱼豆腐汤等等;印尼人民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缅甸人、越南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与马来新亚风行的“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中。在美国,商人则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豆腐冰淇淋、豆腐乳鸭、豆腐结婚蛋糕等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20世界80年代以来,世界饮食营养科学界兴起一股引人瞩目的“豆腐热”,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腐食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科学界一致推崇美味保健的营养佳品。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淮南这片热土上,煤海腾龙啸长空,昂首奋进展宏图。一个年产亿吨煤炭的基地与年发电1000万千瓦的“火电三峡”的现代能源城目标已经展现,令世人为之震惊。作为现代能源城的公民。目睹豆腐馆、豆腐街与日俱增,和豆腐系列商品、礼品的层出不穷,以及形味各异的豆腐菜肴繁花似锦……等,已经充分感受到豆腐文化的辉煌,无不为之骄傲。
    豆腐生产及其繁衍而生的种种制品,归根到底都是农产品深加工的产物,因而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不解之缘。因此追根求源,在“豆腐故乡”淮南,必然会有很多“豆腐村”,但豆腐村在哪里?有何特色?知者甚少。为此。笔者呼吁,必须重视围绕“豆腐村”大做文章,尽快发掘、保护、建设好淮南的“豆腐村”。在“豆腐村”里应保留若干个原始“豆腐作坊”的历史原貌,使其成为一种有特色的“古民居”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在“豆腐村”的周边地区的农业,不但源源不断地为豆腐类的生产提供原料,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其生产过程中的残渣废料,为发展猪、牛、羊、兔、禽类的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提供饲料;为种花、种草、栽树、种菜等提供肥料,使一个一个淮南“豆腐村”,变成一个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在如此多层次、多生产链的良性循环中,又为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生态村”也会成为“小康村”。这也正是中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
  (作者为淮南市工业学校退休教师、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