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 浏览:4520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01/19 【字号

      一、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统一战线方针的酝酿和建立
      中共对革命统一战线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党的“一大”确定对其他党派“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然而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党开始认识到要将革命引向胜利,就要谋求同愿意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阶级和政党组成联合战线。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这一探索,成为统一战线方针酝酿提出的基本动因,而列宁关于民族殖民问题的理论则为中国统一战线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1922年在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上,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在曲折中发展
      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革命形式大为改观,北伐的胜利也是统一战线的胜利。但随着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统一战线走向低谷。汪精卫集团“七·一五”反革命叛变,使统一战线雪上加霜,同时也给中共留下经验教训: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条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胜利,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瓦窑堡会议,中共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胜利。中共七大上,周恩来在《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必须分清敌友,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为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1946年,中共与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的同时,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民主统一战线表面上得以发展,但随着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和《停战协定》,全面内战爆发,统一战线再次陷入低谷。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统一战线在国统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取得全国胜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8年4月30日,中共发表“五一口号”,立即得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提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三)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建国后统一战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共成为执政党。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政权建设中贯彻党的统战方针,如何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建国初期统一战线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会议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继续合作的方针。八大民主党派也明确接受中共领导,并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专政下实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党派的性质由阶级联盟逐渐向政治联盟转变。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共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最终确立。
      1957年反右斗争的开展,民主党派受到巨大震荡,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再次陷入低谷。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民主党派遭到重创,党派成员被批斗,办公场所被破坏,组织陷入瘫痪,统一战线受到严重的破坏。
      (三)统一战线的新生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民主党派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7年,中共中央批转了统战部起草的《关于爱国民主党派问题的请示报告》,针对“文革”期间民主党派被迫停止活动达十年之久的情况,要求尽快恢复各民主党派的活动,健全完善民主党派组织。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指出: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邓小平在谈及多党合作制度时指出:“中共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一个特点和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各民主党派发展组织、健全领导班子,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新时期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体现了民主党派与中共的亲密友党关系。1989年,中共中央在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再次肯定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国家根本大法,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相继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强调发展是中共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这些新的观点和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发展,为推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规范和政策依据。
      二、辉煌成就
      统一战线紧紧凝聚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下,共同奋斗,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统一战线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空前增多
      当前,统一战线的对象已由1979年第14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的8个方面扩展到15个方面,即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使统一战线工作对象获得空前的发展,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
      (二)多党合作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得到坚持而且进一步制度化。一系列文件和精神的出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并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民主党派的组织也得到发展,队伍迅速壮大。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及时向民主党派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安排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到人大、政府、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人事安排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实职安排已至国家副主席、国务院部门正职。
      (三)民族、宗教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族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党和政府关于宗教工作的正确方针政策得到恢复,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得到进一步加强,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
      (四)港澳台问题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港澳台问题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不但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祖国,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两步,而且,回归后的香港、澳门依然繁荣;在台湾问题上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而且使两岸关系进入到和平发展的新阶段,高层接触效果明显,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实现了半个多世纪的“三通”梦想。
      (五)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实效显著
      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从业人员队伍庞大,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通知中就明确“工商联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各级统战部门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切实照顾同盟者利益,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了适当的人事安排,团结了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坚定地围绕在中共中央周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经验总结
      纵观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历史,虽然其间曾出现过多次曲折,但总的来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历史。经过了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统一战线经历了曲折与失误,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间,是统一战线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统一战线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所以,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确保统一战线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增进统一战线团结的核心。建国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制,巩固发展全党重视、全社会支持统战工作的良好局面。无数事实证明,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越坚强,统一战线的团结就越巩固,统一战线的作用发挥就越充分,我们的国家就越安定、越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越繁荣。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党所指导的正确航线。
      (二)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统战线理论的创新发展
      正确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建国以来,统一战线在每一阶段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源于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的创新。科学界定了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由革命统一战线转变为爱国统一战线,突出强调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地位,使统一战线由“三大法宝”之一发展为“三个重要法宝”,确定并扩展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使统一战线发展为四者联盟,发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和完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才使统一战线事业获得大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开辟统一战线发展的新境界。
      (三)坚持把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义务
      建国以来,统一战线着眼于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围绕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考察调研,建言献策,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智力支边和扶贫帮困及温暖工程,围绕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围绕稳定发展这一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才能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共同目标。
     (四)坚持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
      建国以来,统一战线始终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使之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一个是以爱国主义和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团结了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从而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团结面最宽、团结人最多的最广泛联盟,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只有高举两面旗帜,才能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和联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五)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
      要巩固和发展党与党外人士的团结,必须代表同盟者的利益。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确保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占有适当比例,保证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领导干部有职有权,有责有为,并不断加大正职领导干部使用的力度,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尊重、维护和照顾党外人士的利益,才能夯实团结合作的基础。如民主党派领导人万钢、无党派人士陈竺等担任了政府的正部长职务,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充分地调动了统战成员的积极性。
      (六)坚持求同存异,始终保持统一战线团结稳定,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
      建国以来,统一战线坚持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引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持平等待人,协商办事,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虚心接受党外人士批评,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团结人、帮助人,使各方面成员都能够心情舒畅,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才能实现统一战线的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和长久发展。(于克义、陈勇、訾化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