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浏览:3612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0/01/06 【字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大批中青年成员开始全面走上民主党派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各民主党派现在或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各级领导核心。事实上,他们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伙伴,负有承前启后的政治责任,承担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我们认为,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同中国共产党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民主党派干部队伍,是民主党派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关键。他们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各民主党派未来的政治面貌,直接关系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一、当前民主党派干部的主要特点
民主党派发展成员主要是大中城市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集中在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部门和文化艺术界,专业技术人员多,从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工作的人员少。从这支队伍中产生的民主党派各级干部,其主要特点有:
      (一)政党意识较强,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对民主党派的历史传统知之不多,了解不深。作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改革开放国策中获益较多的一部分人,他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非清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他们普遍对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传统和多党合作以及统战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二)民主意识较强,他们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上积极发挥作用,但政治把握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待加强。他们文化层次高,思维活跃,主动要求知情出力,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为中共党委部门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但他们的竞争、平等、民主等意识强,少数成员在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多样性特征,政治敏感度不是很高,把握力不强。对国家有关经济、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情了解不透,有时参政参不到点子上,议政议不到关键处。
     (三)事业心较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但管理党派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亟待提高。他们大多数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大胆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他们也深知做党派工作的责任和辛苦,诚恳踏实,有大局意识,努力站在全局高度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党派工作能力。但他们中多数人没有从政经验和管理工作经历,行政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弱,党派工作经验不足,威望和感召力还未真正形成。
      二、制约当前民主党派干部成长的因素分析
     (一)不尽合理的党派人才结构。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是高中级知识分子,又由于界别的特点,主要发展的是某些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有民主党派自身也存在着追求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观,以及把参加民主党派看作是“业余爱好”不太关注领导人的产生,从而造成对领导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入党派时间长短以及从事党派工作经历等方面重视不够。这种人才结构及其氛围直接制约着民主党派干部的培养选拔。
     (二)不多的学习锻炼机会。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和上级组织给每位成员提供的学习锻炼机会非常有限,他们主要靠所工作单位提供有效地实践锻炼机会。兼职的省、市及基层组织的主委、副主委,又不能作为实职安排的一个台阶。即便是担任实职的民主党派干部,学习锻炼途径也不多,在理论政策水平和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上,难与中共干部齐步。
     (三)不够完备的制度体系。民主党派各级干部人选从民主推荐到选举产生,缺乏刚性的、成熟的制度,工作运行不够规范,没有很好地结合“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也没有很好体现党派工作和本职工作两方面的“实绩”,甚至为了考虑班子的某些平衡,淡化了工作实绩。民主党派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与国家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不配套。
     (四)不够完善的协调机制。中共党委组织、统战部门责权不够清晰,选拔和使用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体制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统战部门指导选拔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组织部门进行实职安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地方更加注重安排无党派人士,从而导致当前民主党派实职干部配备人数总体偏少。
      三、加强当前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培养和选拔民主党派代表性人物。在各民主党派内部有一种说法,即现在不再提“旗帜性人物”了。但我们认为,即使不提“旗帜性人物”,仍然很有必要按照旗帜性人物来培养和选拔人才,民主党派各级领导仍然需要在本职工作岗位和履行参政党成员职责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以“工作实绩”为全体成员树立榜样和表率,还要做富于人格魅力的社会活动家。因为民主党派具有松散型的特点,要团结和带领好民主党派队伍,需要这些代表性人物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甚至在关键时刻,需要他们一呼百应,带领广大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目前,民主党派各地方组织相对于中央组织来说,因受人才的层次和选拔范围的限制,在代表性人物的培养上难度更大,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思想、有主见、能开创党派工作新局面的优秀党派代表人物。
     (二)推进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是民主党派的中坚力量,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排头兵和领头雁。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基本国情、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不仅应当具备政治把握、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组织协调等四种能力,还应当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执着的敬业精神。领导班子的配备要综合考虑到知识(包括专业、学历、职称等)、年龄、性别等结构,以及性格和心理特征。目前最为迫切的,一是要牢牢树立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意识,建立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制度措施,监督检查实践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情况。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和高效工作,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凝聚力和整体形象。建议借鉴中共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成功经验,指导民主党派积极探索。二是要加强对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任期内的年度考核,引导班子主要成员正确履职。该考核应由同级党委统战部门主持,特别要加强量化考核,考察其分管工作,更要考察其本人作为参政党领导成员率先垂范的履职表现。
     (三)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不正常现象,缺乏长远培养计划,缺少有效工作机制,考察范围狭窄,选拔方式单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后备干部队伍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责任,也是中共各级组织和统战部门的工作责任。努力培养一支能够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并适应参政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直接关系到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关系到我国政党关系的和谐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予以落实:一是把“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后备干部的民主选拔机制,优胜劣汰,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推进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内容为统战政策理论和参政议政知识;三要加大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实职安排力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强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观念,增强全局意识,深入了解国情体察民情,提高组织协调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重视民主党派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中大多属兼职,基层组织成员大多分散在各单位。鉴于此,机关成为民主党派运转的中枢和综合办事机构,地位重要作用大。在机关工作的党派干部整体上是好的,他们为党派工作和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贡献。但有几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为适应人员少、手段少的民主党派机关特点,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二是制度缺乏,或兼职的主要领导缺少从政经历和经验,机关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大,久而久之影响到机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根据各民主党派章程规定“领导干部在同一职务上连选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为市级组织相对年轻的专职领导留任同一职务带来困难。为此,我们一要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完善机关干部的考核、推荐、交流和选拔任用工作,引导机关干部加强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起激励作用,也起导向和督促作用。比如制定驻会领导职责、秘书长职责及其他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兼职领导职责,有章可循,利于机关干部在工作中成长。三是建立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专职领导外出交流的机制,任满一届或两届交流到政府部门、区县政府或市政协各专委会等,畅通“出口”。
      (五)在领导人选考察中突出工作实绩。在民主党派领导提任过程中忽视工作实绩的表现有这样几种:一是突击提干,把一些党龄短、未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同志迅速吸纳进领导班子直至担任一把手;二是“空降”干部,把本党以外的同志(多是无党派同志)安排进本党领导班子,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三是过于讲资历,一些党龄长的、能力弱的年长同志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这里的“能力”指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等能力),挫伤了相对年轻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党派形象,降低了党派凝聚力;四是把过于年轻、贡献不突出、号召力不强的成员提拔为领导成员。这些做法虽具“不拘一格降人才”效应,但在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中确属不正常现象。一方面,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不论实职安排的成员,还是其他的领导成员,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理应作为选拔任用的最重要标准。因此,应根据民主党派章程的要求,各级组织要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本党派成员公认、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干部。建议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和规范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即使班子暂时配不齐也没关系,待条件成熟时再补选出合格的、能担重任的成员,宁缺毋滥。(朱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