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进要闻
爱,是生命中永远的亮色和光芒 浏览:5632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8/10/22 【字号

当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社会各项事业奉献一切的老人们。他们同样有过青春和年少,经历过曲折和悲欢,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厄,他们始终把爱心、责任和奉献融为一体,用最纯洁、最无私的爱和情怀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老骥伏枥,激情不减,以古枫吐艳、晚菊傲霜的姿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仍在不断努力着,成就了自己,激励着后人。有人说,老人是一笔财富,财富的名字是美德;我们说,老人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
爱,是生命中永远的亮色和光芒
          
潘金云
第一次见到罗小伦老师,是在今年初安庆市生物协会隆重举行“罗小伦老师从教5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当激动不已的罗老师为大家献上自己作词的歌曲《爱我安庆二中》,我真的不敢相信,面前这位身材挺拔,充满激情和深情,神采飞扬的罗老师,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罗小伦是安庆二中的一名特级教师,曾蒙冤受屈22载,又先后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民进省委常委、第八、第九届市政协副主席和市民进第二届主委。他不平凡的经历使我产生了与之交流的兴趣。可多次约好与之见面,每次他都显得很匆忙,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罗老师斜挎电脑包,手背贴着输液后的胶布,声音略显沙哑,精神爽朗,热情随和。不久前,终于抓住了一次半天的机会。交谈中,我渐渐明白:如今已是一名及其普通的老人,何以依旧能够赢得人们普遍欣赏和尊重?那便是爱的强大感染力。
良好家风:是培育爱心的土壤 
如果说纪念活动场面深深的感动着我,那么,参观《罗小伦图片资料展》,则让我的心感受了一次不小的震撼。罗晓伦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善良、爱心、孝心是在父母培养和感染下形成的,图片展中,560幅图片完整的再现了他的成长、成才和步入社会历程和轨迹,由此不难读懂他的人格形成、品格培养和爱心升华的过程。最扣人心弦的是,画面上他娴静的母亲呵护雏儿那慈爱的目光,殷殷孝子为白发苍苍老母端着碗的那份关切之情。有张他母亲抱着幼儿时的他,面前展放着一本书的照片。下面是他父亲用银粉胶汁在黑色相簿上写的《第一课》。罗老指着这张照片说:他的母亲是他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终身的教师。
孝悌是罗老师爱的原点,在庆祝他从教五十周年的庆祝会上,几位同事都特别推崇地说:罗老师的家庭是亲慈子孝的典范。1979年,重获自由的罗小伦老师,决心要好好孝敬为自己担惊受怕的老母亲,于是,他将年母亲从外地见到身边奉养。一次,当发现母亲下肢出现浮肿时,他及时搀扶母亲去医院作全面检查,并为母亲安排了家庭病床,他不满足早晚医生、护士的登门检查和护理,请求医生指导自己学习护理。他曾一勺勺给耄耋之年的母亲喂送食物,一拳拳轻捶母亲的腰背,一声声嘘寒问暖,甚至在母亲排便困难而护工又面有难色时,他亲自将母亲的大便慢慢地抠出来。1998年,九十三岁的老人在罗老师的悉心侍奉下安详地去世。罗老师遵照父母的遗愿,带着弟妹将父母的骨灰合洒于长江之中。了解他的人没有不因他的孝心而感动的。
身处逆境:不变的是真情
这名北大生物系的高才生,还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大胆地修正了苏联专家一生物实验成果的论断,得到有关专家和学校的好评。然而生活之路无直线,1957年他因“为右派鸣不平”的罪名被划为右派,因此蒙冤受屈22载。
当年身陷牢狱之中的罗小伦,从没有丧失过对生活的热爱,用劳动锻炼的态度来面对所受的无容争辩的劳动惩罚。他在普济圩劳改劳教农场曾获得一张注明因劳动积极而得到的记功奖励证书。这是较其它所有获得的荣誉证书、奖励证书更受他珍视的一份证书。因为那是他当时精神的状态---将苦难的历程视为人生的磨砺和锻铸的一项重要证明。不仅如此,他积极而乐观的情绪甚至感染着周围的狱友。当时,同狱中有个少年犯,人称自暴自弃的小魔头。罗老师教他读书,他不感兴趣;于是,罗老师从教他做人的道理入手,告诉他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糊里糊涂的过一辈子。在罗老师的开导和鼓励下,他重拾生活的信心,开始学习绘画。就这样,当年的少年犯如今已成为江苏省一著名工艺美术家。
教书育人:他最挚爱的事业
1979年,重新走上教师岗位,罗小伦用一片真挚的爱,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决心培养学生来承接他当年未竟的——探讨生命奥秘、造福人类社会的志愿。他认为,二十一世纪将会成为生物学世纪。 同时,他十分重视接受与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信息。他的论文曾参加了《全国生物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的大会交流。他注重课堂内外教育教学的结合、重视学生的智能培养,努力把严肃与活泼和谐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并推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由他组建并亲自辅导的生物兴趣小组,在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小组,受到共青团中央的表彰,他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有多项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为此他被评为市、省两级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成为安庆二中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相继获得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市、省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关注社会:是爱意的最好表达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担任政协副主席、民进主委期间,罗老师致力于做好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他以敏锐的思维紧跟时代的脉搏,先后牵头、联系和邀请全国妇女研究专家粱军、董琳,“三键声形码(钱码)”发明人钱任举,中国公众理解科学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多项国际发明大奖获得者张开逊教授等,来宜举办了《妇女问题系列讲座》,《市级领导计算机培训班》、《科学与社会》、《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教育观念更新与教师形象自塑》等报告,引起了不小轰动和反响,这在当时的社会理念和发展状态下,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超前意识。 
为宣传人道、志愿、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罗老师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1992年,安庆市第一个无偿献血日,时年已58岁的他,竟瞒报年龄三年,声称自己是55岁,“混入”了献血队伍,参与了献血。1998年,64岁的罗老师再次要求献血,被医务人员劝阻,但罗老早有准备,他拿出事先在医院作的血液检验健康合格的化验单,执着的他再次献出自己200毫升的鲜血。他说:“我们鼓励年龄在18--55岁之间的健康公民踊跃献血,不等于说在这年龄段之外的健康公民就不能献血。而我这名‘超龄者’都能两次献血,适龄者不是更应该参加这项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吗?”不仅如此,他联合市教育电视台、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拍摄了《热血的呼唤》宣传片,深情的呼吁“只需要你一点点勇气,拥有一份热血,献一份爱心,就会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园”。
关心下一代成长:是爱的无悔的选择
如今,早已退休的罗小伦是安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始终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2002年,地处青阳县境内的青华公学请他出任校长顾问,他提出的条件是,只当顾问,不拿薪水。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顾问的职责是使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而这一切的受惠者是学生。他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没有地区界限的,任青华公学顾问,也是他关工委成员的责任。六年来,他积极倡导民办教育新理念,为提升民办教育水平、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做出了努力。而这所学校的特色与目标,与他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求知、学会审美的理念不谋而合,罗老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尽管年逾古稀,罗老仍孜孜不倦的学习新知识,学习电脑技术,自作课件进行讲座,分别向学生讲解时政和历史、谈人生感受,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做人原则,与青年教师探讨怎样成为一名受欢迎、得钦佩、被尊重、获敬仰的教师等近十个专题讲座。六年里,他不仅没拿青华公学的薪酬,反而向青华公学捐赠了包括整箱整箱新书在内的,数万元的书籍、光盘和物资等。就这样,他无怨无悔的付出和奉献着,我也终于明白,74岁的老人为何还是那么匆忙。 
罗老爱父母、爱弟妹,因己及人、推己及人,他将爱扩大到他的周围,同事们说,罗小伦是才子,是君子,更是孝子。他的学生说,罗老师是他们的敬爱的严师、亲切的慈父、钦佩的挚友。从学生给他的千余件明信片、贺卡及来信中,我发现学生如此感念罗老师的原因和理由,很多学生寄给他贺卡落款为:您的学生、孩子和朋友。而学生的成才,以及纯真而炽热的回报社会,是罗老认为得到的最大回报,并因此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