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浏览:5362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7/02/04 【字号 大
中 小】
目前,各地都在推行“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的养老需求靠居家养老,由家庭、社区、政府共同承担养老服务;7%靠社区养老,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承担日间照护工作;3%是机构养老,即特殊困难(“三无”、“三失”)的老年人群体由养老机构集中养老。但是,养老服务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政府协调不力。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典型示范和监督管理,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但目前,养老事业主要是由民政部门在做,而养老服务产业则归到商务部。这两大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配合,以至于提供服务主体不明确,管理混乱。而实际上养老工作不仅有政府还要有保险公司、医疗集团、地产公司、旅游业、教育业以及投资类等企业的参与,这几类参与者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整合。比较突出的情况如,目前医养融合在各地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也就是说政府协调不力使得养老工作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家养老事业与服务发展。
(二)供需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三类矛盾:一是服务项目供给率与利用率之间的矛盾;二是服务项目低供给与老年人高需求之间的矛盾;三是老年人对服务的低利用与高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有的地方床位一床难求,有的地方大量闲置,且所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没有很好的契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另外,大部分地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为政府直接提供或间接购买服务的对象主要限于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特别是城市的“三无老人”,服务覆盖面十分狭窄。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和示范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也是一种不完全的救济型服务。
(三)服务专业化和多元化不足。目前,养老护理员存在着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职业声望低,但劳动强度大、承担责任大的“三低两大”状态。这使得护理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的需求。其次,服务培训缺乏专业性。虽然上岗人员大都接受了相关的服务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大多专业性不强,也不系统,不连贯。再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单一。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政府垄断服务导致导致竞争缺乏,以致服务质量下降。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程度也严重不足。社区成员的志愿参与度更低,只有低龄健康老人、年轻学生组成一支比较固定的志愿者团队,专业服务人员也比较缺乏。
(四)资金来源单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对于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部分老年人购买服务和用于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工资发放等来说是杯水车薪。
二、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动养老服务建设要从顶层设计、资金多元、管理规范、医养融合、专业人才五个途径上下工夫,重点是让政府、社区、企业等在发展中找准关键点。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议各地区民政局、老龄委、卫计委、商务局、财政部门、国税局以及国土资源局,进行综合协同工作,并制订详细、完善的养老规划以推进养老服务业有序发展。
制度层面上:首先,应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投入主体多元化并建立起长效机制的养老体系。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弘扬敬老爱老养老的文化理念,为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法制与舆论环境。第三,创新养老模式,例如以房养老、互助养老等,完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等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最后,政府应建立起各个层面养老责任承担者的绩效评价机制,比如定期考核养老机构、社区护理院的服务现状,加强对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水平的监督与完善。
技术层面上:摸清底数,建立数据库,确立照护等级评价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基于老年人口数量、失能率、养老及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状况等数据并根据实际养老需求对建立多少养老床位、高低端床位数量配置比例、规划在什么区域建设等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严谨科学的设计。促进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网、紧急救助网和医疗保健网等网络的有效联结。
(二)加大多元投入。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并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增加地方福彩公益金资助额度,使其占可支配福彩公益金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二是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对于需要重点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领域,并逐步转变老人消费观念,培养老人消费习惯,切实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三是完善财政资金补贴制度、改进补贴方式。将低收入困难老人纳入养老保障范围。探索对老年人的各种补助、补贴进行合理规并的方式,逐步改进财政资金补贴方式,要从简单的“补床位”改为“补人头”方式,从补“建设资金”改为补“运营资金”为主。四是出台政策,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
(三)整合资源、规范管理。紧扣“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旨,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引导有比较优势的养老机构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形成规模较大的养老服务集团或连锁服务机构,并能以管理、服务、技术等优势,辐射引导其他养老服务组织有序发展。要大力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助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还要引导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包括采用候鸟式养老、旅游型养老等新型模式,以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增强市场吸引力,最终让老年人幸福、有尊严地生活。
(四)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部门资源,以医疗康复进家庭为基础,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模式。
(五)提升人才专业素质。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示范引领、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里、质量较好,能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事业发展需要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对相关人员养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解决养老服务组织中人才职称和职业生涯无上升通道的局面,解决养老服务员工薪酬待遇稳定处于低收入人群的状态,避免养老服务人才的严重流失或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