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浏览:5166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7/02/04 【字号 大
中 小】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早在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全省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但通过调研发现,我省旅游收入总量较低,在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中排名靠后。其主要问题有:
1.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区域耦合程度不高。我省旅游发展处于前列的地市主要为黄山、芜湖、合肥、安庆、池州几个城市,皖北较弱,而皖北交通则相对发达,皖南则存在交通瓶颈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的发展。
2.旅游业配套服务较落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购物疗养等全域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省许多旅游景区还只是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在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及金融、通讯、医疗等方面投入过少,游客大多是看过景点就返回,逗留时间短。
3. 旅游管理和质量有待提高。安徽相对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旅游资源优势较明显,但在星级饭店和国际社拥有量方面,离长三角地区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相对于我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言,旅游企业综合实力较弱,旅游经营业绩较落后。我省旅游多元化投入体系总体规模偏小,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落实政策也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服务能力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目前,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等早已名声远播,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去旅游观光,其所带来的旅游收入也相当可观,但我省还有很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景点,尚未被大多数人所知道,无疑是宣传不到位。
为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契机推进我省全域旅游
1.紧紧扭住规划龙头,确保乡村旅游开发良性循环。目前要做强做大我省乡村旅游,就要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整体打造每个乡村景点,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各地乡村游景区规划和项目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乡村旅游的建设。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完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实现通电、通路、通水、通网络、通广播电视,特别是要完善到景点的“最后一公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挣钱、养家”两不误。三是鼓励创建各类特色亮点项目,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走自然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民俗文化融合之路。让景区不仅是观光,还可以度假、休闲、疗养,留住“驴友、摄友、笔友”。
(二)强化旅游宣传,扩大影响
1.在宣传中,注重整体策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宣传,可联合旅行社进行宣传促销,不仅宣传旅游资源,还应详细地介绍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医疗甚至紧邻的旅游线路,注重细节方面的服务,多举办一些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活动,以便得到更多游客的喜欢,增加知名度。
2.充分利用互联网,实行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旅游产品。一是利用互联网设立并运营好城市旅游微博、微信等公众号,制作APP,打造多渠道、多形式的旅游推广平台;二是携手在线旅游平台开展合作,主动对接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艺龙旅行、途牛旅行、马蜂窝等国内知名旅游平台,在平台上作主题、做推广,扩大知名度;三是邀请验客推广,邀请行业内知名验客体验,组织撰写图文并茂有吸引力的旅行攻略、游记,拍摄旅行短片等等,并在各大旅游平台或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推出;四是制造“宣传点”,主动策划主题活动,吸引媒体关注,提高关注度。
(三)加强相关工作保障
1.提供机构保障。一是建议成立旅游协调机构,统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是精心编制城市十三五旅游规划,重视互联网旅游作用,以规划为龙头,分步实施,多头推进,形成合力;三是项目化推进,每年要制定若干个具体推进工作计划,一步步实施,一步步推进,以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工作力度抓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2.打造个性化旅游产品。最近几年旅游方式由团队变为散客,由旅行社带队转为自驾游,“驴友”“背包客”增多,旅游规格由大众型向轻奢型提升,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观光,越来越多的向休闲、生态、探险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的需求必然要求不断推出新的有价值的旅游商品,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风景旅游地应更多第利用山区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制造装饰品、纪念品、食品等。
3.提供制度保障。政府进一步修改并完善旅游业的相关制度,对旅游业的投资、开发、经营和从业行为进行指导、管理和调控,加大旅游时称只需综合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损害游客权益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旅游企业创汇可享受外贸出口企业同等奖励政策等。加强对旅游风景点和旅游购物场所的管理,杜绝乱收费、乱提价和其他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制定各项政策法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高素质、专业的贴心服务。游客不仅要善于表达和交流,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够妥善处理好与游客的关系,避免与游客起冲突,帮助游客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