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加快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
浏览:4893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7/02/04 【字号 大
中 小】
智能机器人是各种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美国把智能机器人列为国家战略技术之一,“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也明确机器人是产业升级及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平均58.9%速度增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预计十三五期间,市场需求更大,一个智能制造时代正在诞生。
我省目前正处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窗口期”,2015年第19届Robo 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及学术大会在合肥举办,5000亩机器人产业园在芜湖规划建设,芜马合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机器人安徽造“渐成趋势”。 但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诸如行业标准缺失、法规滞后、产业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如何紧抓全球产业布局大调整的机遇,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抢先一步,对于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至关重要,为此建议:
一、先试先行,制定地方机器人行业规划和标准
芜马合机器人产业被列入国家试点,产业上我省的码垛机器人,焊装流水线、“无人驾驶汽车”, “可佳”机器人等均具备技术优势。一是应立足这些优势和企业,结合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借鉴其它省市经验,由省经信委汇同相关部门牵头,率先制定地方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在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抢占发展先机。二是尽快出台“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强化财税创新,加大机器人产业扶持力度
据预测,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保持14%以上的复合增速。“制造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高附加值的机器人应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产业。建议尽快设立“机器人产业创新引导基金”,增加机器人研发投入,实行专项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加大机器人产业政策及场地支持,鼓励大众创新,激活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引导资本市场与技术创新结合建立多层次产研投入体制,储备产业创新技术,率先实现机器人关键部件国产化的应用突破,加快推进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
三、加强平台建设,打造机器人产学研联盟
一是进一步健全机器人技术服务体系和机器人产学研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瞄准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中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芯片、电机及驱动器等核心技术和普遍问题,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二是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落实,成立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机器人共建产业园等,将企业、科研所等在实验室里被验证可行的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科学系统地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布局一批智能工厂,建设机器人研发、检测及多方协作的产业智能化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