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
民进安徽省委赴马石村医疗义诊记 浏览:3366 发布人:社会服务部 发布时间:2016/11/03 【字号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安徽省农村家庭致贫原因中位居首位,看病就医“错时”,“小病扛、大病躺”,这在农村已屡见不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路上的拦路虎。聚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民进扶贫工作重中之重。在对马石村连续义诊的五年来,民进省委主委李和平,副主委苏静、戴敏在工作中亲自部署、督导,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强调义诊扶贫要行动、更要效果。
 
  懵懵懂懂,惊蛰浸种。天堂寨最高峰为大别山主峰之一,江淮分水岭,山地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湿度非常高。马石村位于天堂寨镇西南方,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当地村民一般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早稻播种了,清明节后十天,已开始深入水田插秧。天寒时节,经常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为村民的风湿、关节炎等病症落下了病因。
 
  精准扶贫,解贫病因。近日,在民进安徽省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凌平、省直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何光远带领下,多年坚持义诊的民进中医药大学支部老主委张玉才、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院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医师杨真海携同弟子随同,前往民进省委“同心示范工程”定点帮扶村金寨县天堂寨镇马石村,为当地的村民开展为期两周的精准医疗义诊。
 
  悬壶济世,杏林妙手。义诊一行人的车还没到村委会,远远的就看到没有围墙的村委会庭前挤满了前来候诊的村民。何光远说:医疗义诊我们不搞形式,今天我们带着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派皇帝内针的掌舵人,持续一段时间在村里开展诊疗,主要是解除一些老百姓的病痛,精准医疗,对症针灸,这也是我们民进人响应国家扶贫工作部署,投身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实践,在健康脱贫专项工作中,我们将尽力而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民进省委在马石村连续五年的义诊、走进大山的白衣天使,给老百姓留下了太多的期盼和感激。
 
精“诊”一个人  提高一人治愈率
 
  
  义诊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降低义诊期间出现的任何致误因子,提高义诊的正确率与效率,这是义诊中必需要解决的问题。
 
  听说民进又来送医,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村委会,一时间村委会门前停靠了许多摩托车、电动车、拉货三轮车、自行车。村民们个个手揣在袖筒里、聚一起,在冷气中吐着热气,相互诉说着各自的身体状况。张玉才是村民最为熟悉的一位医生,还没等他穿上白大褂,很多患者就围着他开始了就诊。
 
  问诊期间,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向医生介绍自己病情时,由于年龄大、吐字不清,加之方言过重,使得问诊的难度加大,村委会负责人第一时间协调,很快找到几位爱心人士做“翻译”。
 
多“诊”一个人  减少一个致贫因子
 
  
  几个拄着拐杖的老年人进来了,他们都在一张张义诊桌子前整齐地坐着,似在等待生命出现重生的奇迹。
有一位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也来到了义诊现场,孩子的父亲说小孩经常性的喊着头疼,杨医生详细询问孩子的一些日常的症状与不适,并为孩子做心理辅导。最后,孩子在杨医生和父亲的关怀下,虽有畏惧,但还是坚强地接受了针灸。第二天,这位小男孩再次来到义诊现场,伸出胳膊,直呼“高明的老医生再帮我针灸一下”。
 
  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还没来得及脱下为搬东西而罩上的“护身符”、也没来得及简单的洗洗手,就匆匆赶到义诊现场,急切地向医生说着自己的症状。
 
  下午五点多,一位头戴着头盔约六十来岁的老爷爷拉着背着书包的孙子,一进村委会义诊现场,就立即在一位医生的桌子前坐下了。在与医生的对话中,老人目光里始终炯炯有神。
 
  义诊第二天,有一位齐耳短白发的老婆婆又一次带着自己的老伴儿出现在义诊现场,接受第二天的针灸治疗,从老婆婆不算伶俐的口齿、浓重的方言与满心会意的表情里,记者读出了老人满心的信任与欢喜。
 
“诊”好一个人  带动一家人脱贫
 
  
  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妇女,胳膊上的针还没有取掉就向记者说到,我们一家人都要感谢杨医生,这次听说他来天堂寨马石村了,我们一家从吴家店开了四十几分钟的车子赶了过来。
 
  年轻妇女的父亲已经针灸结束,站在女儿身旁的他激动地向记者说到,2016年春节的时候,我突然中风发病严重,引发右腿僵硬、最后瘫痪在床,说话都成了问题,我的女儿第一时间联系杨真海,在接受了10天的针灸治疗之后,腿能伸屈并且能行走了,虽吐字不清但也能表达了,在回家修养的日子里,病情日渐好转,行走自如,还能干活了。这次来针灸,我是希望自己的话能够说得更顺畅。
 
  一旁的女儿指着正在针灸的中年妇女说到,我母亲也来了,就在那儿针灸呢。我们全家人都得感谢杨医生,他让我们不再为父亲躺在了床上,家里没有了基本劳动力而发愁,家里人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了,杨医生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报。
 
“诊”好一个村  率领一村人脱贫
 
  
  金寨县天堂寨镇马石村是民进安徽省委会定点帮扶村。五年前,安徽省统一战线“同心示范工程”在这片革命老区启动,民进安徽省委开始在马石村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丝不苟地用爱与心书写着答卷……
 
  他们坚信每多去一次医疗义诊就会减少一些贫困的家庭。
 
  在脱贫的征途中,大别山的山与水目睹了安徽民进的足迹,马石村的变化见证了整村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截止发稿时,义诊依然在进行时。(江娜 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