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太阳才刚刚升起 浏览:3821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3/08/27 【字号

——浅谈多党合作制度
周少良
 
    从1948年到200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经过60年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损共损,一荣共荣,共同经受了狂风暴雨的洗礼,共同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共同经过了从探索、发展到成熟、壮大的过程。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认识逐渐加深,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蝉变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
 
    一、资产阶级政党(1949年——1976年)。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有意识留下民主党派”,其用意一是通过民主党派联系与这些党派有关系的社会成员, 并对其进行“改造”,因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共产党的理念有隔阂, 要让他们“适应新社会”, 就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民主党派组织对其成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最好的途径。二是,让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苏共掌权后, 曾经的政敌与合作党派全部解散)。尽管毛泽东把民主党派的性质说成“资产阶级政党”, 但针对“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他还是认为,“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但在毛泽东时代, 虽然民主党派特别是其中的“上层人士”有机会向共产党提意见, 但在被界定为“资产阶级政党”的前提下, 民主党派较长时期内主要是“学习改造”,“互相监督”很难做到。在这一时期,当极左思想泛滥成灾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蒙受巨大的灾难与损失,民主党派就受到打击。到了“文革”时期,民主党派基本停止了活动。民主党派的多灾多难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灾多难时期。
 
    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76年——1989年)。1976年“文革”结束,民主党派的活动开始复苏。1978年改革开放后, 民主党派的性质被确认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随着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视,统一战线政策的落实,民主党派枯木逢春,开始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虽然“自我教育”仍是要求, 但其主要任务已转变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得到重视,并在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参政党(1989年至今)。1989年,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把民主党派界定为“参政党”,民主党派自此开始了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新的历史进程。多党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逐步展开。 2005年与2006年,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中共中央连续制定两个“5号文件”, 推进多党合作、政治协商。随着中国共产党自身逐步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民主党派也从“被改造党”转变为参政党,逐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为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开辟了道路。 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人民连续跨上解决温饱、达到小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个台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正一日千里蓬勃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程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高瞻远瞩,在60年前就看到了多党合作的光明前途,而不是像前苏联那样消灭民主党派,给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这样一支世界政治制度中的绚丽多彩的奇葩。其次,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正确选择。第三,随着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必将越来越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民主政治的光辉成就必将为世界人民所瞩目、所赞扬!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仅仅是一瞬间,太阳才刚刚升起……
 
    (此文获得民进中央“多党合作  共铸辉煌——纪念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理论征文三等奖,民进安徽省委2008——2012年度全省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