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淮南市委会谢家集区支部 蒋学金
众所周知,和中国共产党七千六百多万众多的党员人数相比较,中国现在的八个民主党派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微乎其微。然而,纵观中国民主党派在中国社会生存发展的历史,人们还是不难发现这样的特点及不争的事实。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发展迅猛的高速度,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们在建国以后的生存状况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中国的民主党派多诞生于国民党蒋介石独裁统治时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回顾历史,有些民主党派由最初成立时的十几人,到建国初几个人,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在毛泽东主席的首倡下,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用人民政协代替了旧政协,并将爱国统一战线确立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确立了民主党派做为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在共和国的宪法中明确地予以确立。无论人数多寡,一律平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等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为民主党派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拔乱反正,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主党派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更是恰逢其时,迅猛发展,由原先的大都市,向中心城市,城市仍至省级以下的县城发展,已成烽源之势,其势之猛,匡古未见。中国共产党之磊落胸怀,博大气度,提出和其他民主党派分享国家权力的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与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共赴患难。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不少曲折,如在“文革”中许多民主党派人士被“四人帮”打成“牛鬼蛇神”,遭到不公平待遇。但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践中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就其民主形式而言,正是票决即选举加协商两种形式构成的。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成功实践,而西方的协商民主还刚刚处在理论研究和局部实践阶段。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和谐起到了螺丝钉的作用,所以在实践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中国既要向西方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自毁长城,重蹈“苏共”的复辙。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文中说:“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这表明小平同志十分欣赏和赞成唱“对台戏”的,是十分重视监督,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大量的党员干部居于领导地位,握有实际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自身已经堕落成为人民的敌人。如果不接受监督,就一定会脱离人民,犯大错误,最后被人民群众所打倒,唾弃。小平同志在谈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时,单独提出要开好“两会”,“在政协会议上,或者在各种场合,民主党派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了这种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就不会出事。”并且一再强调说:“搞大民主并不好,我们不提倡。”
勿庸置辩,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改进。我们知道国家的许多政治生活最后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基层组织,党派的基层组织是党派的细胞,它的健康与否,兴衰存废,将直接关系到党派未来的命运前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意义尤显极其重要。它标志着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是不是摆设,是不是点缀,是不是“儿子”,因此有些问题就不能不察,就不能不研究、解决。
民主党派由于自身的先天性营养不良,胎带的有些排异性。人数少,规模小,影响不大成了他们的劣根性。许多民主党派是以社会阶层,职业界别,文化知识趋同的少数人群组成的。对于自身以外的东西,介入少,研究得不够深,缺乏一定程度的社会调查研究,因此在联系社会实践人民群众上,常处于一种曲高和寡,隔山寻牛,隔靴搔痒的尴尬窘况。人民群众往往弄不清,搞不明白,民主党派是干什么的?常有人问我们的同志,“民革”、“民进”是不是和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是一个组织。更有甚者,有时连我们基层的共产党个别领导都说不清民主党派的性质,作用,用他们的逻辑推演:共产党的天下,要民主党派干什么。我的权力,凭什么给你?要活动,经我同意了吗?和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准!除了政协,人大“两会”上,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活动的身影,请设想一下,一个听不到声音,看不到身影的党派,它还是党派吗?
绝大多数民主党派基层的同志都是兼职的,精力和年龄也都正在干事业的黄金期,基本上都是行业中精英,平时工作任务重,头续多,社会活动多了自然影响本职工作,领导同事偶尔一次、两次代劳也都是同志之间的感情,如果是经常的,长时间的脱岗,肯定要拖累其他同志。那就势必影响单位领导、同事对活动者的看法,从而影响活动者的积极性。要活动就必需要有场地,有经费,有时间,而目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要解决这三大难题,基本上是靠个人赞助,化缘和私人自助。长此以往,只能是越活动越少,越活动越简单,人越多越难活动。所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流于简单化,形式化,娱乐化。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也比较单调,开会学习,捐款捐物,吃饭座谈,渐渐地民主党派已在失去政党的性质,向娱乐化文化沙龙群众团体逐渐演化,能够参与民主政治活动的人太少,“人大”、“政协”两个组织机构中民主党派的份额比例太少,而官员、共产党员太多,民主党派代表在其中很难实现自己做为政党的政治诉求。
民主党派许多成员年龄严重老化,缺乏活力,青黄不接,后济无人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急骤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世界观中隔绝了传统文化观,历史观和政治观,普遍患有政治疲劳麻木症,只要利益,不要政治的心态相当普遍。极少有人愿意献身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基层组织的党派活动。
目前,社会能够提供给民主党派活动的政治舞台和政治空间也极为有限。在单位是职工,在社会是公民。民主党派的监督形同虚设,做为政党的参与监督的政治职能无法获得法律上的保障,一个无法兑现的监督。
建议执政党加大对民主党派问题研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问题的研究理论体系。切实找到解决以上弊端的良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民主党派分享国家发展改革的丰硕成果。切实解决党派基层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细化落实民主党派做为参政党在各级政权组织中监督职能,实践民主党派为振兴中华的政治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