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方轮洲委员“重点提案”促池州主城区教育资源分配更合理 浏览:2297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2/02/07 【字号

    近日,池州市发布《池州市城区学校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提到:有关部门规划时,每1万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24个班规模的小学建设用地;每2万人口区域内预留一所24个班规模的初级中学建设用地;每0.5万人口区域内应预留一所幼儿园建设用地。这意味着池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有了政策依据,也意味着主城区各个区块的适龄儿童能够就近接受更好的教育。

  由于历史原因,池州市主城区教育发展一度滞后,一方面教育资源有限,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伴随着池州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我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班额、上学难、择校热等矛盾日益突出,进城务工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来池投资兴业人员子女入学得不到保障,主城区原有的教育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2008年以前,清溪河以东居民小区不断增加,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略显滞后,没有一所公办小学,既造成老城区一些学校班额过大,又造成这些小区居民儿童上学难。市政协委员方轮洲提出《关于落实城区中小学教育合理布局建议》的提案,被列为当年“重点提案”。

  办理过程中,池州市教育局会同市规划局就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进行了修编,出台《池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划建设的规定》,使城区中小学校布局更为合理,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该规定,加大了对城区义务教育的投入,更注重优质教学资源的平均分配,增加了城区中小学校班级数额,从根本上缓解了大班额、择校等问题。贵池区先后投入2亿余元,建设了滨湖实验学校、城关小学秋浦分校,迁址重建了池州市第八中学、池口小学、杏花村小学、南湖小学和齐山小学。

  针对当前城区义务教育招生中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难点热点问题,本着严格政策、关注民生、规范办学的原则,我市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学校布局、教育资源及生源情况,制定小学新生入学、“小升初”方案,采取就近入学与定点学校相结合方式,仅2011年度就保障了全市10049名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刘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