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从民主与历史的发展浅谈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浏览:7183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9/07/15 【字号

民进淮南市委  陈扩文

      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形势和世界各国政治的风云变幻,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进步,对世界产生了积极而有深远的影响。
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央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下发以来,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有些普通群众和少数民主人士对社会进步过程中尚存在的西方国家也存在的贪污、腐败及道德观念滑坡等不良现象缺乏客观认识,主观上猜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治制度问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英、法等国执这种观念者更多。这种以偏概全的观念轻则引起国内社会的思想混乱,重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报载2007年6月下旬,马歇尔论坛在德国召开,由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张维为研究员主讲中国崛起。演讲完毕,一位欧洲学者提问:“你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张反问:“你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学者回答:“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
     事实上,那位欧洲学者并没有说出“民主”的真正含义。“民主化”是理论上讲不完,实践上行不尽,无限接近的乌托邦,西方国家也并没有实现“民主”。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1762年发表《社会契约论》,首次提出了民主政治。他认为,既然人不可能保持自己的原始独立状态,那么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权利毫无保留地让渡给社会,让社会来保卫个人的独立和自由。用契约结成的这个社会,它的主动格是“主权者”,被动格就是国家。主权者的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里。孟德斯鸠继而提出,要把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开,由三个独立的机关掌握,互相制约。这就是卢梭发明的“民主”制的大意。
      这种“民主”制度涉及两个基本概念: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民权利是公民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独立自由等权利。国家权力是保护民权利的权力,现代政治学里叫公权力。只有公民把自己的权利完全让渡给国家,自己成为自由人,受到国家(实际上是主权者)的一律保护,民主才能实现。
     卢梭发明的这种民主形式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即要求“公民把自己的权力完全转让给国家”。人的本性是“自主”,而不是“民主”。但是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这就可能对己有利而对别人有害。
      民主制的实质是由民权利互相牵制而产生的公权力。前文提到的那位欧洲学者显然认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权力是完全的公权力,他们已经实现了民主化,即“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国家每个人出生的家庭背景和地区不同,就使得人们之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获得的个人权利和地位有差别。权利大的人最有发言权,权利小的人只有附议或弃权的资格。民权利小的人在产生公权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制衡能力,而民权利大的人,他们之间互相牵制和协商产生出公权力。这样产生的公权力并不能代表全民的公权力。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民权力大的集团并不是一起协商,而是分成党派互相竞争,这就产生了现在的政党政治。掌握政权的党派通过竞选和争斗取得权力,就必定首先要满足自己党派的利益需求。而党派之争也必然消耗大量资源,甚至造成部分民权力的丧失。现代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不稳定,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大部分由此而生。
      政党政治是在民主化的过程中,而不是民主化的完成。它不是“民主”的本意,也不是走向“民主化”的唯一途径。有的中国人误以为民主的最高形式就是现在的西方政党政治现状,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在探寻新的、更完美的民主政治形式之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一种高度表现形式,是世界政治制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份贡献。有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向中国学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具有超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间的倾轧争斗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绳和依归,从而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就避免了政党之争中产生的政局动荡、人民遭殃。
      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实在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历史发展来看,各民主党派原来是处在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大党之间的一些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间性党派,由于爱国、要求民主,逐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从而走到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面。原先也有两个党派,脱离了爱国民主阵营,成了国民党的附庸,最终在民主化的进程中遭历史淘汰。
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追求民主的过程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加快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1948年一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参政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革命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追求民主的政党之一,民主党派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一种进步。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为革命胜利、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争取了光荣的地位和光明的前途。自觉并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科技进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载人航天,成功举办奥运会,这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民主党派的支持和参与。中国的巨变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震惊,也使西方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和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十七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半个多世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亲密合作,共创伟业,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并始终不渝地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积极促进和谐政党关系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各民主党派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首路,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科学论断,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亿万人民的心声,也是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历史发展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各民主党派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继承和发扬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从政治的高度观察问题,判断是非,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组织各自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广泛联系,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必将对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积极影响,也将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符合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民主与历史的发展,所以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都应该增强信念,自觉而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