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进要闻
会员管永星联系十院士联名上书安徽省委省政府 吁请建立“巢湖国家地质公园” 浏览:3594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03/10 【字号

  南京大学是国家基金委“巢湖地质学基地建设”的牵头单位。今年春节前,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郑永飞等10名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院士共聚南京大学讨论相关地质资源学术问题之时,深感巢湖周边无序开采严重,珍贵地质资源破坏殆尽,于是这10院士联名给安徽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洋洋千言的建议信,建言保护巢湖地质遗迹,建设巢湖地质公园。南京大学的院士们知道我会会员管永星是南京大学安徽校友会的常务副会长,且热心社会事务,即频繁联系,郑重交托,将此建议信的原件特快专寄给了管永星。管永星不孚10院士重托,利用参加省政府一个会议的机会,将此信亲手交到了分管领导手中。两天后分管副省长倪发科与副秘书长余焰炉等先后作出批复,嘱咐省国土资源厅和巢湖市高度重视院士的建议,拿出科学的方案。
  在这封有郑永飞、常印佛,以及国内知名院士王德滋、翟裕生等10人签名的建议信里,院士们高度评价了我省巢湖地区丰富的地质遗迹,同时也对地质遗迹遭遇的破坏表示担忧,院士们建议启动“巢湖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计划,立即制止无序的开山采石现象,不能再破坏“金钉子”。
  “巢湖地处我国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是两大板拼合之地,且北邻国际上著名的大别高压变质带,西有纵贯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穿越,是国内地质学家十分关注的地方。 ”在联名信中,院士们认为,我省巢湖地区地质遗迹丰富,地质现象独特,是国际地科联三叠系殷坑组“金钉子”候选剖面所在地,是研究我国华南、华北地质构造与演化的重要场所,在地质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从地理地貌看,巢湖地区山湖相映,洞泉相闻。九千里巢湖,三百里山川,紫霞洞幽幽,半汤泉潺潺,加之人文资源也相当丰富,实乃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院士们在感叹于自然伟大的同时,也对地质遗迹遭遇的破坏表示担忧。“就是这样一处不可多得的地质宝库,由于20余年的无序开采,已经变得‘满目疮痍’。许多珍贵的地质遗迹遭到破坏,古生物化石被挖走,良好的剖面被挖断,逐渐失去它作为重要地质遗产的学术价值。”
  院士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巢湖地区百余家水泥厂散布其间,采石场星罗棋布,巢湖市犹如建在采石场旁,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恶劣。而大肆开采矿产不仅破坏了地质遗迹,也严重破坏了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国外专家在巢湖考察‘金钉子’候选剖面时,面对当地的开采情况,也曾表示出对保护工作的担忧。”
  对于巢湖地区地质遗迹的保护,院士们在联名信里建议,立即停止无序开山采石现象,成立巢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小组,从长远和可持续的角度出发,兼顾各方需求和利益,制定出科学的开发利用规划,然后再按照规划进行有序的、保护性的开发利用。
  同时,院士们还建议启动“巢湖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计划:整合巢湖的地质、地理与人文资源,将这个地区独特的地质遗迹、巢湖浩瀚的淡水湖资源、半汤优质温泉等优势整合起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这样既可以保护巢湖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财富,也能扩大巢湖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等发展。而鉴于巢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与合肥市的有限距离,院士们建议应该把巢湖的发展与合肥的发展规划相联系,使两市协同发展。
  管永星曾参与过省政协组织的巢湖考察,撰写过相关建议并被省政协人资环委采用上报。她认为“巢湖是上天赐予安徽独有的一颗明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挖掘与开发利用是一个十分浩大的、耗时长久的系统工程,仅靠巢湖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她建议,“成立一个没有编制但能有效整合相关战略资源、有效调动人力脑库的巢湖循环经济促进领导组织,才可以调动相匹配的智力与财力,将巢湖的治理变成一个高起点的、科学化的、持续性强的开发宝库的系统工程。”   
  

  □相关链接
  什么是“金钉子”?
  “金钉子”是一把区分地质的“标尺”。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需要在茫茫世界中,寻找一些特别的地质岩石和位置点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国际上通常将其称为“金钉子”。巢湖平顶山,是地质学上三叠纪年代的典型地貌。2005年,世界各国地质专家云集巢湖,对平顶山三叠纪地层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证,并决定将平顶山作为世界“金钉子”的候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