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进要闻
苏静委员代表省民进发言: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我省中药产业发展 浏览:3753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0/02/04 【字号

  2010年1月27日下午,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大会,有9名委员先后作大会发言;苏静委员代表省民进作了题为《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发言。她发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总产量居华东地区之首,居全国第六位,白芍、菊花、丹皮、茯苓是我省四大著名中药材;拥有国内规模最大、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的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太和医药市场。中药种植、加工、生产和科研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6万亩,中成药生产企业91家,有一大批长期从事中药事业的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但是,我省的资源和科技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中药产业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无论是总体规模、产品档次和发展速度,还是重视程度、推进力度,都存在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是品牌意识滞后,真正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多;三是研发投入不足;四是区域内科研院所自成体系,难以形成研发合力和投资主导性。
  建议:一是建立高效协调的中药产业发展领导机构。构筑全省上下协调、高效、合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在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各相关厅局积极配合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在政策、资金、行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形成良好的横向联合机制和纵向工作体系。组建安徽省中医药研究院,提升研发水平,搭建协调统一的研发平台和科技支撑体系。
  二是科学规划中药产业布局。中药产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应列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启动我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精心谋划我省中药产业布局。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专做强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形成药地、药企、药市齐头并进,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产业格局。
  三是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省财政要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医药企业创新产品、创建品牌、改进工艺以及建设GAP基地;鼓励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促进中药材流通方式的改变;鼓励中药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发展资金,帮助亳州市申报建设国家级现代中医药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高校与政府、大型企业合作,通过国家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加强中药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中药产品的创新。建立安徽中医药科技孵化基地;构筑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整合;构筑交流平台,促进信息整合,提高投资融资、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服务水平。(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