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参政党,肩负着和执政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大任务。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参政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参政党适应时代发展,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和作用,需要执政党与参政党在政治上亲密合作,在能力上互相补充。这既取决于执政党建设的水平,也取决于参政党建设的水平。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断发展、日益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从实践上证明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必须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好,更有效地抵制和消除西方多党制思潮的影响,纠正对民主党派作用认识上的错误观点。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必然要求。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只有主动地参政并积极地提高参政水平才是发挥民主党派稳定作用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基本保障。增强参政意识,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可以使成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优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建设我国政治文明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所以是一种科学的政党制度,关键在于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效果着眼,同时调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参政党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保持国家政体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参政党能力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参政党同样应该调动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民主党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独特优势,使民主党派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促进者、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3、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就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当前最大的政治出谋划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者,就要积极投身到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所作为,贡献力量。
二、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
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多党合作的需要,也是摆在各参政党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政党的素质,关键是政党领导集体的素质。既然是政党,要参政,就必须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等各个方面要达到较高的水平。有了高素质的领导集体,才能逐渐形成整个民主党派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在多党合作中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就要求:
1、政治上的坚定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政治上坚定的最主要体现。要做到在这一问题上坚定不移,其前提是要认识清楚为什么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什么中国的建设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中国只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鼎立制,为什么要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我们的政治制度如何自我完善等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政治上的坚定,更为重要是对中共中央的主张和决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在遇到任何风浪和困难的时候毫不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政治上的坚定,平时主要体现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中。我们的合作是建立在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合作,我们的监督也是在这一基础上的监督,是既互相监督又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一切以是不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的事业为标准,一切以是不是有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准则。
2、理论上的成熟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信念上的坚定;信念上的坚定,来自认识上的清醒;认识上的清醒,来自理论的成熟。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性质的本质,也是最大的政治。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保证。要做到在这一根本性政治问题上的认识清醒与坚定不移,只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从理论上解答中国人民为什么作出这一选择,它的历史必然性和优势在哪里,对于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有什么继承发展关系,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两院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理性思考、理论研究。因此,一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理论研究,二是要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是保持认识上的清醒和在理论上逐步成熟的两个不可少的方面。具备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一种默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3、能力上的全面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着经济建设参政议政,涉到财政、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以及经营、管理等领域。作为参政党,如果人才结构过偏,知识面过窄,参政议政的发言权就要受到限制,也就降低了参政党应该起到的作用。人才结构和知识面只是参政议政的基础,高素质的参政党还需要在这基础上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既需要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又需要对本组织内部各种力量进行调配、组织,还需要充分发挥机关各个部门的作用,这就需要领导集体、专家队伍和机关人员都比较干练。
4、胸襟上的坦荡
只有党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一切以做好党派工作为出发点,彻底抛开个人得失,才能在党内树立好的风气,成为合格的参政党领导干部。对于党派领导人来说,“人格魅力”有着巨大作用。而“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无私坦荡,由无私坦荡生发出高尚的品格、正派的作风。所以,党派的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要追求思想道德的不断净化,要时时反省,在知识和道德的追求上永不满足。
5、工作上的扎实
参政党大都是由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这就决定了他们先天具备了工作扎实的特点,因为专家学者们所从事的事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成功。作为参政党,只有扎扎实实地研究国情、省情和本组织的情况,认认真真地调查研究,刻苦地钻研理论,精心细致地工,才能履行好职能。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新的挑战,民主党派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要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参政党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