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民主党派与传统“士”文化 浏览:3589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01/29 【字号

  “士”本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来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里说到:中国知识分子之形成一自觉的社会集团是在春秋战国之际正式开始的。当时,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孔子为代表的士,他们或为吏、或为师,“志于道”,积极入世。在战国争霸的过程中,士的才能和智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衡·效力》篇载:“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在后来汉唐宋明等大一统的朝代里,士的作用更多的表现为“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关注政事的热情和使命感。
      封建文人的理想道路是“学而优则仕”,然而封建社会的官僚系统并不能容纳所有的知识分子,所以早在战国时期,士就逐渐分流为“为臣”、“为师”、“为友”三种,以“不治而议论”的稷下先生为代表,大批的知识分子游离于官僚系统之外,却保持士的身份,对时政进行批评议论。所以在后来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不论是出仕还是隐世的知识分子,都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的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我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是由知识分子组成,他们正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虽然古代“士”以出仕做官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现代知识分子则从事着多种多样的专业工作,两者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依然保持并发扬着中国文人几千年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我国的多个民主党派正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出现的。面对国内外的困难重重和严峻形势,众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指引下,自发组织起来,与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又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积极履行职能,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来。在和平年代里,众多知识分子并不在政府担任实职,而是各有各的专业工作,各有各的服务领域。那么为什么要加入到民主党派中来,参政议政、劳心劳力?正是因为对国家对人民的热情,对社会对政治的关注。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所在的团体谋福利,而是关注国家的教育、卫生、社会公平等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昔有杜甫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有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为人民利益建言献策奔走高呼。可以说,虽然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都不相同,可是传统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都是在同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指导下积极投入到政治活动中来的。
    “折节下士”、“养贤纳士”,历代统治集团历来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刘备三顾茅庐,燕昭王千金市马,唐太宗得意于“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然而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只能通过将“士”纳入统治阶级的途径来让其发挥作用,不在朝野的“士”即使有出色的见解也无法反映到统治阶级的耳朵里,自然也落不到实处起不了作用。所以这种途径是狭窄有限的,故几千年来朝野之外的有志之士甚多,而真正能发挥自己作用的有为之士寥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公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吸收了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党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还有众多党外的知识分子存着一腔报国之情,想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于是民主党派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外知识分子如何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一重大问题,具有封建社会所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的极大优越性。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一条宽阔而顺畅的用人之路、参政之路、报国之路:广大知识分子自愿加入到各民主党派,集思广益,发挥智慧,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出谋划策,这些智力成果可以通过会议交流和提案议案等形式顺畅而快捷地反映到领导机构和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提供帮助。如许嘉璐主席所说,加入民主党派就是“多了一条报国之路”。
      在封建社会的集权统治下,即便是身在官僚系统里的士大夫也很有可能“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其政治地位和政治权益没有任何保障。而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从法律上保证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通过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的广泛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加强与民主党派的联系:国务院召开有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拟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征求意见,通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根据需要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政府组织有关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检查工作,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工作业务范围同相关民主党派建立和加强联系,重要专业性会议和重要政策、规划的制定,根据需要邀请相关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等。
     从1949年人民政协成立,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六十年来,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走过了一段光辉的风雨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各民主党派也根据自身特点和智力优势,就推进国家的农业发展、文化发展、教育发展、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意见,有很多被政府所采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这本身也正是广大知识分子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党和政府对民主党派广大知识分子“志”的赞扬、“智”的肯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现在,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新挑战,各民主党派更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更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信任与重视,发扬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优良传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