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进要闻
汲取奋进力量 赓续优良传统——民进安徽省委会开展会史工作纪实 浏览:29 来源:团结报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7/11 【字号

四月十四日,民进安徽省委会一行赴民进中央机关参观民进会史展览。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从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分五个部分进行讲述……”民进80年的历史发展,正由民进中央原副秘书长朱一多娓娓道来。今年2月底,朱一多在合肥为安徽民进会员作了一场生动的会史专题报告,全省300余名会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由此,民进安徽省委会紧锣密鼓地拉开了2025年会史工作主题年建设的大幕。
 
  近年来,民进安徽省委会围绕会史工作“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会史学习宣传,大力挖掘整理会史资料,不断加强会史教育基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保存史料 资政育人
 
  回首10年前的4月9日,民进安徽省委会机关一行专程来到浙江嘉兴市第一医院,拜访已经103岁的老会员朱学山先生。他曾参加1981年12月12日在合肥召开的民进中央直属安徽省支部成立大会,是当时全省仅有的“十八老会员”之一,见证了安徽民进组织的发展历程。这次见到家乡来人,精神矍铄的朱老打开了话匣,讲述了安徽民进组织建立发展的有关情况。就在这样的亲切交谈中,省委会又完成了一次口述会史采访。
 
  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是会史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全面还原安徽民进组织建立之前的历史,多年来,民进安徽省委会多方设法征集有关“十八老会员”的会史资料。目前,已收集到相关档案资料、回忆录、个人传记、纪念文章、历史图片等数百份。安徽民进“十八老会员”的故事,正慢慢被还原,更好被铭记。与此同时,省委会还向市级组织征集创建时期史料,引导和推动市级组织开展会史工作。
 
  这些年,民进安徽省委会修编会史、研究会史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取得了系列会史成果。配合完成了《安徽省志·民主党派志》《安徽人民政协简史(2009-2019)》《安徽民主党派史(增订版)》《安徽省统一战线大事记》民进部分的编写任务;编写省市级组织创建历史资料近20万字,部分资料被收入《民进会史资料选辑》第六、八辑;编印纪念画册《安徽民进的历程》《回首奋进路 扬帆新征程》《正道笃行谱华章》;编写安徽民进“十八老会员”人物小传等。
 
  与此同时,汇聚会内外研究力量,开展会史课题研究,编写会史人物小传《赵朴初》《周煦良生平研究》《梅达君生平研究》等,拓展了会史研究工作新思路。今年,省委会正集中力量抓好《中国民主促进会八十年·安徽卷》的编写工作,全面准确记载和反映安徽民进历史。
 
共建基地 薪火相传
 
  5月20日,一场围绕“赵朴初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座谈会在安徽太湖县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西、浙江、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汇聚朴老故里,追随朴老的足迹,进行研讨交流,感悟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朴老与民进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生动实践的缩影。我们要学习赵朴初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坚定信念、高尚风范、坦荡胸怀和合作精神,将他们勤奋务实、严谨自律、清正廉洁、无私无我的优良作风体现在工作实践和个人生活中。”民进中央副主席高友东在座谈会上这样说道。
 
  为了做好“赵朴初与民进”这篇文章,民进安徽省委会多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对赵朴初等民进先辈奋斗历程和生平事迹的探寻,让民进故事一点一滴浸润人心,引领会员感悟初心使命、赓续优良传统。这集中体现在安徽两个民进会史教育基地——太湖县赵朴初纪念馆、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的省市联合建设工作当中。
 
  早在2001年初,为修复安庆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民进安徽省委会就在省两会上提出议案和提案,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将之列为12件重点议案之首。在省、市两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这项投资1300万元的修缮工程于2003年竣工,对外免费开放。安徽民进会员也积极为修缮工程捐款,贡献一份力量。2021年,民进安徽省委会将赵朴初故居陈列馆作为民进会史教育基地进行申报,2022年被民进中央认定为第二批会史教育基地。随后,省委会迅速启动馆内“赵朴初与民进”专题展陈建设工作,筹集资金20万元,统筹各方资源,精心打造了《赤子丹心 风范长存——赵朴初与中国民主促进会》专题展厅2个,丰富了赵朴初故居的展陈内容。民进安徽省委会主委李和平在调研赵朴初故居展陈建设时说:“要不断挖掘和充实基地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有关民进的内容,增强吸引力和教育功能,把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民进各级组织开展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重要平台。”
 
  民进安徽省委会开展会史教育基地省市共建工作,始于2010年。这一年,太湖县的赵朴初纪念馆被民进中央认定为第一批会史教育基地。为切实发挥好当时安徽唯一的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省委会联合安庆市委会,积极争取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围绕会史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改善基地建设条件,扩大基地的社会影响。如召开会史教育基地省市共建研讨会,建设“赵朴初与民进”专题展室,协助申请展陈建设项目,邀请民进中央领导出席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赵朴初铜像揭幕仪式、纪念赵朴初105周年诞辰座谈会等。
 
  如今,赵朴初纪念馆经过2020年重新布展、2022年智能化提升,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赵朴初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的“赵朴初与民进”专题展室不仅丰富了展陈内容,拓展成50平方米的展示专区,而且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化程度。
 
  15年来,参与这两个会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是安徽民进纪念朴老、学习朴老的一种方式,从朴老那里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动力。
 
开拓创新 破圈传播
 
  “马叙伦,字彝初,号石翁、寒香,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轻轻点击手机屏幕,伴随着安徽民进会员袁媛清亮的诵读声缓缓传来,马叙伦先生的生平事迹徐徐展开。在会史故事音频链接的下方,是安徽民进青年会员马婵娟的听后感言:“当文化根系遭遇动荡时局,马叙伦先生选择以学者的清醒走出书斋,领导起具体的抗争。这份从‘为往圣继绝学’到‘为生民立命’的转身,恰是中华文化最珍贵的基因——士人风骨从不囿于象牙塔,总在民族命运转折处迸发雷霆之力。”这只是会员们听过音频后诸多留言当中的一条。
 
  从2025年2月28日起,民进安徽省委会打造的“‘声’动民进,‘青’听感言”——民进青年会员听《民进名人录》有声书感言征集活动的第一期开启。活动旨在鼓励青年会员通过听取民进先辈的故事,发表感言、点赞留言,让马叙伦、王绍鏊等民进先辈的故事音频在指尖“声”动传播。
 
  把文字转化成音频,把书籍搬上“云”端,是民进安徽省委会开展会史工作的一项创新工作。从2021年开始,民进安徽省委会联合喜马拉雅安徽营销运营中心,以开明出版社出版的《民进名人录第一、二辑》为蓝本,邀请安徽民进会员和专业主播共同录制音频节目178期,打造“民进名人录”有声融媒体平台,让听众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时随地“用耳朵品读民进名人故事”,将民进故事持续破圈传播。
 
  如今,诵读民进会史故事和民进先辈作品,也成了民进安徽省委会开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民进安徽省直工委就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诵读会。会员们踊跃参与,激情飞扬,从民进先辈的往事记录到民进与国庆日、国歌、教师节的故事讲述,从叶圣陶的《春天》到雷洁琼的《我的幸福观》,再到赵朴初的《民进成立50周年献词》……会史故事讲述与民进先辈作品朗诵相映生辉,会员们从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感悟民进的初心使命,汲取思想和信仰的力量。
 
  民进故事不仅要讲好,还要唱好,更要好看。今年以来,民进安徽省委会发挥会员优势,组织会员创作了黄梅戏小戏《黄浦江头》,以黄梅戏的形式反映赵朴初先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末,在黄浦江码头护送张太雷之女张西蕾投奔新四军的历史故事。从小戏剧本的创作到修改完善,再到编曲、排练、合成,创作团队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历时5个月小戏终于告成,并拍成视频。此刻,黄梅戏婉转唱腔的演绎让民进会史故事在非遗艺术中焕发新生,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面对今年的主题年工作,李和平表示,民进安徽省委会要通过会史工作主题年建设和开展民进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让会史工作从局部走向全局,从纸上走向云端,从会场延伸到剧场,从身外走向心内,不断丰富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彰显会史资政育人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为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服务。(李钦 李权弟)
 
  来源:团结报,2025年7月1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