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加强基地建设,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浏览:5864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7/02/04 【字号

  
    我省2015年确立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战新基地”),2016年8月我省又确定了第二批8个基地,2个试验基地。截止2016年11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07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增加明显,1-11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9%,比全部工业高7.2个百分点。战新基地的引领和突破作用逐步显现。但由于基地设立时间不长,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布局“碎片化”严重,地域规划前瞻性不足。基地内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发展缺乏主线,主导产业趋同,空间布局重复,聚集度不高,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区域间联动协调性不足、公共利益保障不足、区域性设施空间预留不足等,“点状开发”模式缺少长远规划与预期。 
    二、产业层次不高,地区间协调不够。战新基地产业链条短、层次低、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缺乏;加上相关的行业标准、市场准入、资本服务、创新平台的地区差异性,使得产业与基地本身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并不完全匹配。
    三、核心技术和产品缺乏,公共平台建设滞后。高技术创新机构、研发团队、新生技术人才储备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和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2015年我省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431.8亿元,仅相当于江苏省的23.9%,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规模不大,公共平台建设滞后。
    四、资金保障不足,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企业可预见现金流、技术上的失败率和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不投或很少投资;债券、私募等直融模式门槛高。2016年1-10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有4个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幅低于10%,其中有的市为0增长甚至负增长。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规划统筹理念,激活基地发展新动力。一是创新规划,实行基地规划 “三个一”,即:规划整合,形成一张“规划蓝图”;强化支撑,建立一个“项目库”;智慧管理,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管理,优化政府行政审批效能。二是在规划“三合一”的前提下,聚焦重点基地、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瞄准最有基础、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板块,通过政策支持、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使其成为战新基地发展的主引擎和动力源。
    二、创新项目引领方式,培育完善优质产业链。一是细化政策规划和引导,围绕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关键环节,全面统筹,精准发力,打“组合拳”。二是充分考虑未来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的定位,强化城市群内产业链的衔接及经济要素的有效定位;三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与传统产业在技术与经济上产生关联效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三、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增强技术服务保障。一是支持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重要用户等共同搭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二是鼓励境内外龙头企业在基地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支持基地企业在境内外兼并重组拥有核心技术、高端品牌、营销渠道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是建立各行业分类聚集的“人才智库”和“海智基地”。
    四、创新资源整合模式,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一是找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点,形成“产业地图”,整合市场、智库、行业协会等资源,构建“产业分析库”,重点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定点招商。二是加强融资、财务、保险、上市等专业化咨询服务,筹办风投项目推介会,通过企业发行债券、联合票据、股权投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配套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基金使用效用最大化。三是探索建立风险救助资金,优化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