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大会发言—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效融合 浏览:11345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5/05/06 【字号

    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为我省实现中部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现状而言,职业教育与我省建成制造大省、制造强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还不适应,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顶层设计不完善。面对急剧变化的现代市场格局,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教育、规划、财政、人社保障等职能部门权责分工不够明晰,相互之间缺少高效的协调机制,对区域内社会教育资源难以形成有效的整合与配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政策执行不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政策设计的初衷很好,但在执行中常常走样。这既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传统思维有关,也和利益相关方选择性执行有利于己方的政策条款有关。比如,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职教办学的公益性和企业生产的盈利性差异,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第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存在瓶颈。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材编写、经费拨款等方面需由相关主管部门规划审批,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很大限制。职业院校迫于生存压力,同行竞争激烈,导致招生成本增加、专业设置雷同,办学特色不明显。部分职业院校定位不明,市场和发展规划意识不强,缺少创新和探索精神。政府在财政投入上扶强不扶弱,导致部分规模小、起步晚、办学条件差的职业院校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第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在我省产业升级、方式转换和结构优化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也经历了扩张式发展,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才供给较为充裕,企业选人用人的空间相对较大。这在客观上导致企业失去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热情,甚至有意规避自身应担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校企双方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相应的利益回报,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不高。
     
    二、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推进、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为破除多头管理的弊端,建议由省政府组建一个发展职业教育的协调机构,将各部门相关职能统一起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省级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各项职能作用。政府通过发布规范性的政策文件来规划和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委托第三方制定职业院校教师编制计划和任职、晋升条件,为职业院校提供用人标准。出台相关可具操作的实施细则,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加快推进落实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利益,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提供所需的区域产业规划和人才供需市场信息。严格监督相关政策、法规和条款的落实情况。
     
    第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弥补历史欠账,夯实职业院校的硬件基础。利用政策激励和经济杠杆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事业单位等力量投入职业教育。在按生均经费标准拨款的基础上,分类管理,设置底线,不搞一刀切,让人数少、规模小的新建学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对少数教学管理不善、信誉和合办学条件差的学校,通过撤并重组,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开放政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
     
    第三,加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提升融入市场的能力。职业院校应重点围绕我省区域产业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布局,明确自身定位。改变专业设置贪多求全的做法,重点发展特色专业,精心打造品牌专业。赋予职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专业设置上实行备案制度,允许职校面向市场进行自我调试。建好实训基地,锻造精专教师队伍,积极打造过硬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完善一线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议高职院校安排学生二年级上学期入厂实训,以此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明确了校企在职教办学中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政府、社团、产业界、学校共同举办职教的机制。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相关法规文件中有关企业接纳职校师生实践实习的落实情况。可由政府或行业主管牵头推动相关校企联合,打造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双向基地、引企入校、送教入企、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在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省政府应出台校企合作的奖励政策和实施细则,让企业与职业学校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第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主流媒体要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经济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逐步在观念上扭转人们轻视技能型人才的偏见。积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使技能型人才能够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使企业重视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只有全社会广泛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此文由教育工作专门委员会徐浚提供,省政协委员、淮北市人大副主任、民进淮北市委主委余敏辉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发言。中共省委书记张宝顺对该发言作出批示:“请广祥同志参阅”。省委副书记李锦斌的批示是:“请教育厅、人社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