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新媒体环境下民进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浏览:7855 来源:民进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2017年课题招标成果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8/07/09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思想文化大激荡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也面临严峻挑战。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战略高度,对“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这一当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课题做出了全面的理论回答,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这一“老话题”的新视野、新思维和新格局。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视野从原来传统的思想领域扩展到数字空间。在新兴科技的强劲推动下,不仅传媒的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传媒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极大提高,传媒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了意识形态的政治生态、价值生态和文化环境。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对民进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方位思考,分析民进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不足,以便“对症下药”,找到应对良策,是摆在民进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民进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与阶段性特征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旨在对某种社会制度进行解释、辩护和批判。意识形态反映着一定阶级、集团或国家的根本利益、制度形态、政治主张和价值取向,力图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自觉遵从,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按照意识形态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正因为意识形态是一定利益集团的话语体系和利益表达,是为一定的阶级、集团和政党的政治行动服务的,因此,意识形态工作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组织动员功能、教育引导功能、政治认同功能、利益整合功能和文化批判功能。在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构成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实践形态,是对意识形态的生产、传播和再解释, 以及由此发起的社会动员。
 
  发展中的众多矛盾问题、经济全球化、利益多样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种种挑战。面对当前会内外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民进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和网络意识,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进要能够承担起凝聚共识、履行职能这两大历史使命。民进各级组织要提高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体现求真务实的态度,使其成为我们工作的自觉。
 
  (二)当前民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阶段性特征
 
  2013年以来,民进全会把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2016年底又重点开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因为越是在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阶段,越是需要有稳定的政局,越是需要民主党派广泛团结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形成支持改革发展的高度共识,发挥参政党服务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加大了不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的冲突,也弱化了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力,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用好互联网,切实改善网络生态,把互联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理顺管理体制,从被动管理向依法治理转变,从着眼末端向着眼全网转变。主流媒体要加快战略转型,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二、新媒体环境对民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特征及对民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及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引领人们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会对人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重要影响。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加速信息流动,丰富公众表达,但同时也表现出信息碎片化、表达情绪化、传播随意化等问题。“相关调查表明,新媒体已成为影响党派成员思想取向的新因素。”面临着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探索研究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的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民进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及时传达党派信息、促使党派和谐发展的生命之基。利用新媒体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能有效对民进会员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占领舆论的前沿阵地;能通过贴近中心、贴近工作、贴近会员的宣传方式,引导民进会员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能通过便捷地激发民进会员的政治参与,提高民进会员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范围、程度和效果;能通过推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发挥政治监督功能。总之,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民进的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民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有利于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媒体环境对民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这种影响不仅速度快,而且范围广、程度深。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传播过程存在明显的“蝴蝶效应”。由于多种力量在网络中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使得一个细微的变化有时都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舆论效果,进而影响到网络舆论的发展。随着新媒体影响的扩大,民众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在获取政治信息、表达利益诉求、进行政治参与等方面更为便捷、高效,传统媒体的功能和作用受到极大冲击,也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1.新媒体是各种社会思想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网络化生存成为常态。过去,报纸、电视、广播等是主要媒介手段,我们的信息传播是由单一中心向外传播,而以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兴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开创了政治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信息传播去中心化。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政治信息以及表达利益和诉求的方式,思想理论宣传工作的媒介和途径也发生了变化。民进会员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民进会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联系互动、讨论问题,影响公共事务、公共事件。较之传统主流媒体观点,新媒体舆论场的参与者及内容带有“草根”的特性,更能够吸引网民注意,赢得网民信任。新媒体凭借技术优势,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多元,传播范围广,即时性强,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但也容易出现文化的断裂和碎片化现象。
 
  2.新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随着新媒体功能的增强,信息媒介作用出现普遍化、社会化与多元化的倾向。由于网络信息所具有的渗透性,使得国内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在网络上蔓延,通过互联网汇集、放大,在思想上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通过互联网,国际上的威胁与和平演变变得更加难以防范、更具破坏力。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握了互联网的先发优势、话语优势、技术优势,鼓吹“网络自由”,推行政治霸权、文化霸权、数字霸权,企图把西方价值观无障碍地渗透到中国。网络已成为兼具信息发布、舆论传播、社会动员等多种功能的聚合器。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非理性的,正确的/错误的,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使得有效控制其负面影响的难度明显加大,严重危害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3.新媒体是舆论生态的重塑者。近年来,新媒体在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建设、监督政府工作、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网络暴力、谣言泛滥、道德失范等一系列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杂音与噪声。非理性情绪与反主流思想弥漫与扩散。尤其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各大论坛、BBS、微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相互延伸,现实社会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地反映在网上,网上的言论观点和组织动员对现实社会发生作用。两个舆论场相互作用、相互激荡。负面情绪的发展引发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因此,新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代替了民进组织的利益表达、宣传教育等功能,致使民进基层组织和会员作用有所下降,其联系会员的桥梁纽带的角色也被日益发达的媒介所代替。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进意识形态工作的不足
 
    当前,民进各级组织都已逐渐认识到新媒体对意识形态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从会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相继搭建移动终端平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仍然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利用新媒体加强党派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不够。在认识和观念上仍存在滞后和偏差,未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和潜力。各党派组织中部分领导不能客观认识新媒体在舆论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看内刊、开会议、读报纸是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而新媒体增加工作量、工作容易出纰漏,担心打破原有格局,不容易掌控,所以对新媒体敬而远之,没有认识到新媒体为加强民主党派舆论工作提供的创新空间和对统战工作的推动作用。
 
    2. 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还相对单一。目前会内宣传阵地依旧以内刊、网站及工作简报为主,虽然也尝试过开设微博、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但往往疏于管理,缺乏创新。另外,没有与社会媒体形成有效联动。就党派的门户网站而言,其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例如,多数党派网站在设置互动交流功能上是一个空白,没有为来访者提供发表意见的渠道和窗口,长此以往,埋没新媒体的优势,不能物尽其用。
 
    3.新媒体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些人、才、物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党派舆论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既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熟悉民主党派工作规律,又兼具精通互联网、擅长新媒体应用,如此才能胜任党派舆论宣传工作。部分组织缺乏相应的人员配备,现代化办公依旧落后,加之相关启动资金尚不到位等限制,使得新媒体的推广步履重重,新媒体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实效性。
 
    四、新媒体环境下民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是搞好民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等新媒体建设的运用,在人员配备、传播手段、话语体系、表达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主动求新求变,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只有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起来,影响力不断增强,才能有效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实现网上负能量与正能量的此消彼长,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1.精心组织培训,打造一支新媒体应用与管理队伍
 
    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重要主体,新媒体只是手段。新媒体处于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最前沿,亟待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包括网络信息员、舆情监督员等角色。运用新媒体合理开展党派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要建立完善从会中央到基层的培训制度,利用社会主义学院等平台开展新媒体知识和应用的专题培训。对成绩优异、贡献特殊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以树立先进典型,形成人人争先的工作局面。
 
    2.传播手段从被动到主动,有效占领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民进各级组织宣传部门要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在新媒体上把握先机,积极发声,宣传党的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以牢牢掌握网上宣传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占领思想、信息的集散地与制高点。民进各级组织要密切关注会员的网络心理趋向和特点,积极主动地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交流和引导,把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位,把会员关注的热点焦点引导到位,让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营造求真务实、和谐包容的网上舆论氛围。
 
    2015年5月,中央统战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统战新语”上线,之后“统战新闻.app”正式发布,这为统战部门运用新媒体开展舆论工作开辟先河,为各民主党派的舆论宣传工作做了良好的示范。民进上海市委会新闻报刊发布的移动平台“上海民进手机周报”也及时发布市委会的重大事项和动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与引导作用。
 
    3.话语体系要更加包容与灵活,做到“寻求共识”与“统一思想”相结合
 
    民进各级组织要加强新媒体参政渠道建设,善于从不同言论中把握真实民意,善于在凝聚共识中包容“不同”,以更加包容自信的心态,允许各方面成员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释放思想情绪。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构建中国与世界有效沟通的共同话语。“做意识形态工作,软性渗透比生硬地直接灌输效果好,自我认同比强制接受效果好,平等对话比居高临下效果好。”因此,要探索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将生动活泼的新媒体语言适时运用到党派舆论工作中,在表达方式上多做文章,在运用新媒体语言时注重趣味性。要完善表达方式,更加注重个人体验,新媒体平台应把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变为浅显易懂的“小常识”,把“有意义”的事情打造得“有意思”,增加亲和力与影响力。
 
    4.管理方式要注重过程,实现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干预
 
    民进各级组织要通过完善信息网络监管体系,增强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实现网络参政有序化、实效化。一是前期要制定网络信息审核工作指引,杜绝不良言论的发布,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不外传;二是中期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实时掌控网络出现的重大舆情和负面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必要时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民进上级组织,以便防患于未然;三是后期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协助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升危机公关能力。
 
    另外,要将网络意见领袖积极纳入工作视野,通过协调利益、刚柔并济的方式,发挥他们在引导网络舆论、引领网络风尚方面的作用。意见领袖往往拥有众多“粉丝”,在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在舆论热点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媒体应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以掌控网络舆论话语权。一方面可以培养以资深评论员、记者、编辑、各领域专家和社会名人为主的意见领袖;另一方面可争取、吸收来自各行业、带有“草根性”的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在网民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以对网络舆论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5.细化和完善日常舆情工作机制,防范舆情风险
 
    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因此,网络舆情工作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对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进行完善,为舆情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一是设立舆情领导机构。成立舆情工作小组,层层确定具体的负责人与职责范围。要加强会内媒体的舆情传播工作,提高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能力和水平。会中央、各地方组织都应设立一个专门的主委或者副主委分管舆情工作,了解管理范围内的会员的动态,遇到敏感信息,第一时间向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确保舆情风险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或解决。
 
    二是要建立决策程序。民进各级组织在部门协调机制、信息上报渠道、决策制定原则、舆情引导方案中都应有明确规定,以便在舆情事件时,可以快速开展应急工作,畅通无阻地上报突发舆情,科学民主地制定决策方案,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舆论引导。
 
    三是要设立应急预案。由于舆情信息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突发性的特点,使得舆情处理工作具有随机性。为此,民进各级组织要建立一套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大规模舆情爆发,就可以“有章可循”,避免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舆情问题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四是正面引领与及时纠错相结合。民进各级组织机关干部要主动参与到所联系的会员微信群中,传播正能量,如果发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歪曲、丑化党的历史、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行为,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及时给予提醒或制止,并做好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
 
    (本文为民进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会2017年课题招标成果之一,作者:民进上海市委会课题组,组长:季国进,成员:季国进、周丽昀、顾冰)
 
    作者:民进上海市委会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