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大会发言—放大运河“世遗效应”,加快皖北文化旅游业发展 浏览:11549 发布人:参政议政部 发布时间:2015/05/06 【字号

      皖北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名城多,是我省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旅游区域之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46个、安徽省继黄山和西递、宏村之后皖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如何放大运河“世遗效应”,把皖北历史文化的“沃土”和运河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对促进皖北文化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皖北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历史文化物质遗存少、散、小。皖北旅游最大的优势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其软肋也恰恰在物质文化遗存的缺失上。实体性的文化遗存少、散、小现象多,观赏性不强,整合困难,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主题景区,更缺乏一张靓丽而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二是缺少带动旅游的城市。皖北缺乏旅游经济体量大、集聚度高、带动力强、能够对整个区域形成支撑的中心城市。旅游配套产业相对滞后,旅游人才缺乏,制约了皖北旅游业发展。
     
      三是旅游资源文化多元、主题分散。亳州有先贤文化、药文化、酒文化;淮南有先秦文化、煤炭文化、豆腐文化;淮北、宿州有运河文化、楚汉文化,等等。文化多元的优势在于主题多元,有利于错位开发,多元组合,但劣势也在于资源相关性相容性不强,不易整合,整体推出困难。
     
      四是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深。皖北丰厚的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开发,游客难以体验到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如有人说,皖北的旅游是“有说头没看头” 、“有想头没玩头”。
     
      二、几点建议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淮北的柳孜运河遗址、宿州的通济渠泗县段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借助“世遗”这张名片,整合皖北历史文化资源,把运河文化打造成为皖北旅游第一品牌十分必要。为此建议:      
     
      1、让历史文化资源“化虚为实”。“化虚为实” 即是使皖北文化旅游资源变静为动、变古为今,使躺着的文化站起来、睡着的资源醒过来、散落的珍珠串起来,重点活化皖北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化变得亲近”。建议借运河申遗成功的东风,乘势快上,在打造“世遗”金字招牌基础上,串珠成链、扩线成片、连片成面,从差异性的主题切入,以皖北原生文化做基础,重现历史人文风貌,讲好运河故事,推出精品文化演艺,像霸王别姬、淝水之战、大禹会诸侯等,使游客有听头,更有看头,构建皖北文化旅游“黄金带”,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2、规划先行,保护至上。省政府要分解落实《皖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皖北历史文化旅游规划》,并统筹好两个规划的衔接和政策配套。淮北、宿州两市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对皖北运河段进行详细论证、科学规划和专业创作,在深挖内涵、凝练特色、突出主题、打造品牌上做文章,联合做好《皖北运河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分设运河管委会、“世遗办”等机构。做到规划先行,保护至上,让保护工作常态化,把运河文化旅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拳头品牌。  
     
      3、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园区。目前,皖北没有形成影响力大的旅游园区。要认真梳理皖北地区文化资源和文化业态,紧抓区域核心文化,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资源和经营灵感,细分市场,错位竞争,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引导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结合推进皖北主题公园、文化旅游节、农家乐和美好乡村建设,依托运河文化、楚汉文化、中医药文化、豆腐文化、灵璧石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以历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体验、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省政府应结合皖北实际,从税收、土地、投入、人才、科技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及旅游发展资金安排上向皖北倾斜,通过直接安排启动资金、贴息资金等方式,吸引国外、省外和民间资本投资皖北文化旅游,并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服务,保障其享有的各项权益。 
     
      5、借势发力,区域联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皖北地处不同文化旅游区的交汇地带,有多边发展的良好条件,要坚持“资源互补、线路互连、市场共享”原则,面向更大范围构建一体化无障碍旅游区。一是抓住皖北六市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按照规划中“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立足皖北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皖北文化旅游发展项目库》;二是做足“大运河”文章,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全国其它运河名城、尤其是同处隋唐大运河的河南、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三要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重点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各市联动,利用亲缘、地缘、资源、文化渊源优势,构建区域一体化旅游市场;四要发挥航运、铁路、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旅游经济圈。
      
   
 (此文由淮北市委会提供初稿,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苏静修改并代表省民进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发言。中共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对该发言作出批示:“皖北也是我省文化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苏静委员的建议符合安徽实际。请董部长、袁厅长认真研究,探索以运河、淮河文化促进皖北文化特色化发展”。中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批示:“请省旅游局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