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中药产业的建议 浏览:8555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3/05/15 【字号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中药产业的建议
                               民进安徽省委
 
    中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人民健康的需要,也是政府的重大责任。
    当前中药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2009年4月6日卫生部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并对中医药采取加大扶持的发展政策,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现代中药工业体系;8月18日卫生部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又一次把中药产业推向焦点,700多品种有一半是中药,中药饮片也首次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不仅在基层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高于其他的药品,将会得到广泛使用;美国将颁布的《植物药研究指南》明确以有别于化学药品的标准来审批中药类产品,开始接受传统药物中的天然药物复方混合制剂作为治疗药物,为中药作为治疗药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可期望的前景。
    中药在国内拥有庞大、固定的消费群体,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疾病或疑难疾病以及康复养身保健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09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行业同比上年增长14%,而中药的增速却超过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速,达到近16%,整个中药行业,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的增长都超过医药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产业化发展潜力空前。
    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总产量居华东地区之首,占全国第六位,白芍、菊花、丹皮、茯苓是我省四大著名中药材,桔梗、薄荷、板蓝根等品种是国内的主要产区;拥有国内规模最大、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的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太和医药市场。中药种植、加工、生产和科研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87.6万亩,中成药生产企业91家,有一大批长期从事中药研究的科技人才和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但我省的资源和科技优势一直没有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作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的中药产业,无论是总体规模、产品档次和发展速度上,都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我省中药企业存在“三多三少”,即小企业多、大企业少,饮品企业多、制药企业少,传统企业多、高新企业少。多数企业既没有优势品种,更无研发能力,主要依靠低价格、大流通的模式经营,没有核心竞争力,很难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创建品牌产品的意识滞后,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产品不多。三是研发投入不足,在中药研发和孵化平台的搭建上,缺乏现代化的综合创新药物研究平台;中药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GMP技术改造,致使科研投入明显减少,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技术人员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专业化程度低。四是区域内科研院所自成体系,研发方向和目标不尽相同,难以形成研发“合力”和投资主导性。
    安徽的中药产业应把握好历史机遇,强化优势,发挥潜力,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中药工商业和中药农业集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高效协调的中药产业发展领导机构
构筑全省上下协调、高效、合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把中药产业发展作为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大事来抓。建议成立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相关厅局结合本部门职能,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在政策、资金、行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成立由省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我省中药产业化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形成良好的横向联合机制和纵向工作体系。
    二、科学规划中药产业布局
中药产业作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应列入我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建议尽快启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各地实际,发挥区域特色,精心谋划我省中医药产业布局,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农业,做大做精中药工业,做专做强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旅游业,尽快形成我省中医药大产业格局。组建安徽省中医药研究院,促进中医药资源智力整合、技术整合和信息整合,提升我省中药研究开发水平,搭建协调统一的研发平台和科技支撑体系.
    三、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建议省财政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医药企业创新产品、创建品牌、改进工艺以及建设GAP基地;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发展资金,帮助亳州市申报建设国家级现代中医药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中医药研发机构和加工企业合作发展,提高我省中医药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
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统一认识,把中药材种植与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药材品种的保护抚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叠加集成的原则,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择优给予扶持,形成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农民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
鼓励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促进中药材流通方式改变;鼓励中药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各地对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应给予政策优惠,将山区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努力建立中药产销信息网络,指导药材种植。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建立板蓝根、牡丹皮、芍药、菊花、前胡、宣木瓜等我省道地药材国家级或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把GAP中药材生产基地变成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五、培育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着力优化完善产业环境,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具有较强投融资能力、扩张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能带动全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中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选择一批市场销售好,具有较好基础的品种,以企业为主体,从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抓起,以大品种的开发带动大企业的形成,以大企业的培育推进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切实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中药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大幅提升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和支持高校与政府、大型企业合作,通过国家或省级重大专项科技计划调控,针对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加强中药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中药产品的创新。建立安徽中医药科技孵化基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技术实力和优势,构筑人才平台,促进智力整合;构筑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整合;构筑交流平台,促进信息整合,提高投资融资、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服务水平。
    七、加强国际合作和招商引资
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合作网络,加强与世界不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指导中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或在境外设厂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完善政策、改进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皖投资,吸引海内外资金参与我省医药行业的重组和药材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知名、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核心企业。
(此篇提案由民进省委副主委戴敏、民进亳州市委等供稿,获得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