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进安庆市委副主委、国家一级演员郭宵珍
20多年前,她因一部《红楼梦》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史湘云”;现在,她是一个演艺精湛、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演员,一名言传身教、深得学生敬重的优秀教师,一位执着敬业、深为同事折服的优秀领导……她,就是安庆民进副主委、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校综艺系负责人、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劳动模范、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郭宵珍。
郭宵珍1982年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同年进入安庆市黄梅戏剧团任专职演员。2007年转岗担任表演专业教师。2009年走上学校行政管理岗位,担任戏校教务科副科长(负责人),2012年初担任学院综艺系主任(负责人)。舞台上、工作中她追求尽善尽美,生活中、家庭里她喜欢平静淡泊。“她是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这是社会各界对她一致评价。
投身表演,三栖从艺展风采
走出戏校,郭宵珍即广泛涉足电影、电视剧以及戏曲舞台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传播形式,成长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三栖演员。1982年郭宵珍主演了一出黄梅戏电影《杜鹃女》,片中淳朴活泼的小村姑形象上了当年的挂历,由此进入了《红楼梦》导演王扶林的视眼,这之后她走进了剧组并出演了重要角色——史湘云。剧中,郭宵珍出色地演绎了史湘云的英豪阔大宽宏量、娇俏率真让人怜,“史湘云”成为了87版《红楼梦》中最没有争议、最被观众认可的人物之一。1986、1987年,郭宵珍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钟鼓楼》(饰郭杏儿)、《末代皇帝》(饰谭玉龄)、《娥子》(饰娥子),其中《娥子》荣获1988年度“飞天奖”二等奖。1990、1992年郭宵珍先后拍摄了黄梅戏电视剧《黄山情》(饰山妹)、《半把剪刀》(饰梁惠梅),这两部剧分获1991、1992年电视剧金鹰奖。1998年,拍摄了黄梅戏电视剧《不倒的汉子》(饰杨银华),并荣获安徽“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她在《二月》中主演文嫂一角,获中央电视台金鹰奖组委会“飞天”、“金鹰”二等奖。2004年,在《祝福》中主演祥林嫂一角,获中央电视台、金鹰奖组委会“飞天”、“金鹰”一等奖。郭宵珍更多的表演是在黄梅戏舞台上,她扮演了从封建时代贫民、贵族小姐到新时期纯真少女、英模贤内助等众多人物艺术形象,无论是《春江月》中忍辱负重、不求回报的“柳明月”,《天仙配》中风趣勇敢胆大的“四姐”,《桃花梦》中英姿飒爽、敢爱敢恨的“山大王”,以及在《扈家庄》中威风凛凛、唱作俱佳的“扈三娘”,她英气、大方、甜美的形象受到了众多戏迷的喜爱。1996年,郭宵珍参加“黄山杯”青年演员大奖赛荣获省十佳演员称号。1999年参加省小戏调演获二等奖。她每年都要演出百余场黄梅戏,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田间地头……由于她为黄梅戏艺术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郭宵珍的形象被收录为中国黄梅戏名家名人纪念邮票《天上人间》在全国公开发行。
回归母校,三尺讲台竞风流
2007年9月,应安徽黄梅戏学校诚邀,郭霄珍进入学校从事戏曲表演艺术教育工作。离开黄梅戏的舞台,郭宵珍心中难免有不舍和疼痛,戏迷更是惋惜。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戏校是我的母校,是她培育了我,母校需要老师,虽然难舍心爱的舞台和观众,为了培养黄梅戏人才,我义无反顾。”初为人师,面对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面对受时代大环境影响的戏曲艺术教学,她深入思考,努力探索一条继承与发展再创新的艺术教育道路。做专业教师,她虚心请教前辈,自我努力加压,每周承担二十七节专业课,每天带学生上早功课,悉心钻研专业知识。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周末为学生无偿加课是常事,6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成绩突出,从2008年开始参加演出到50年校庆、北京长安剧院汇报演出,场场都表现优异;作为班主任,她打心眼里喜爱她的学生,学习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困难中帮助,“他们太可爱了,有时哭,有时笑,有时闹点小情绪,展现在我面前的是那样可爱、纯真。”郭宵珍包里常常要带些糖果、红头绳,不时地分给这些十几岁的孩子,鼓励他们勤学善思。班里的学生病了,她亲自陪同去医院,练功房地毯脏了她和同学们一起清洗、打扫,她用行动感染孩子,“和塑造舞台上鲜活的艺术形象相比较起来,我认为塑造黄梅戏艺术新人的工作更浪漫更真实更严谨”,她笑着说。从事表演艺术教学,不能脱离舞台感觉,繁忙教学之余,她经常走上舞台,为学生示范演出,参加戏校组织的对外演出活动;她还不断进行艺术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妙笔成趣,小戏不“小”》、《“原生态狂欢,诗意的‘乡村之约’”——从<闹花灯>看黄梅戏小戏的美学特征》、《戏曲眼神的运用》等被《安徽黄梅戏艺术》和《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论文集》收录。
转岗管理,教学行政双肩挑
2009年9月,郭宵珍被任命为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当时无科长),主持教务工作,同时每周还要上二十一节表演专业课,教学、行政双肩挑。她倍感角色转换所带来的肩上责任和压力之重。为此,她虚心请教业内人士,专程赴合肥省艺术学校拜师取经,听取意见建议,起草拟定了《安徽黄梅戏学校教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学校教学事务管理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学校开展创建黄梅戏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活动,教务科是其中重要的业务部门,整理教学文件,搜集各类资料,任务繁重且复杂,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作为科室负责人,郭宵珍顾不上女儿即将高考、老父母经常生病住院需要照顾的特殊情况,常常加班加点,全力投入工作,为学校升专成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2年,她又带领《全球化语境下黄梅戏的跨国传播研究》课题组人员成功申报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研究项目。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郭宵珍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2010年5月,她排练的剧目“闹花灯”获安徽省“戏曲小梅花金奖”及“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2010年,她以京剧《扈家庄》为原型,改编成唱、念、做、打,文、武兼备的黄梅戏小戏《扈家庄》,得到了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2012年,郭宵珍荣获2011年度市政府特殊津贴,并代表获奖人员在表彰会上发言。
心系黄梅,参政议政献新猷
除了在艺术事业上的出类拔萃,郭宵珍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她担任过两届市青联委员,当过省妇女代表大会、省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并先后当选市政协委员、常委,成为市政协教科文卫体专委会成员。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是郭宵珍人生的重要节点。在洪爱敏的引导下,郭宵珍于2004年底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了一名参政党成员,并于2007年3月当选安庆市民进第五届市委委员、文化专委会负责人,2011年12月,当选市民进第六届副主委,2012年6月,当选民进安徽省第七届省委委员。多年来,郭宵珍积极参与市民进集体领导与决策,在民进的议政调研、社会服务以及全会自身建设活动中,努力协调关系,承担任务,献计出力。她多次参加民进服务社会的公益演出活动,并筹办了以“庆祝十八大,共建新宜秀”为主题的民进会员送戏下乡专场演出,参加省民进换届会议文艺汇演。作为一名参政党成员,她牢牢铭记自己的政治责任,履职尽责。多年来,她带领文化专委会就我市黄梅戏艺术现状与发展进行多方调研,为黄梅戏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多方呼吁,为黄梅戏学校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她代表民进市委会所作《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大会发言,反响热烈;2013年文化专委会提交的《关于亟待加强黄梅戏艺术人才储备的提案》,获得了市主要领导的亲笔批示,市政协科教文卫专委会和市文广新局还就此项建议开展了专题调研和问卷调查工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成绩、面对荣誉,郭宵珍总是深情地说:“黄梅戏、安庆是我的根,他们培养了我,回报他们是我的责任。”(余翔)